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功成名就,代顾雍为相。就在此时,一身浩然正气的陆逊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卷入一场谁也道不清的政治角斗中,并且再也无法抽身,直至耗尽生命。
古往今来,皇位嬗递,常是同室操戈、煮豆燃箕、斧声烛影相伴。孙权到了晚年,变得猜忌、残暴,这一性格尤其在处理太子废立的问题上表现得格外突出。
起初,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登病死。第二年,孙权立登弟和为太子,同时封和弟霸为鲁王。平时,孙权对和、霸二子都很喜爱,但相比这下,更宠爱孙霸一些。鲁王孙霸凭借父爱,野心勃勃想夺取太子之位,到处结党营私,扩张势力。太子孙和也不甘示弱,与之对抗。于是吴国朝臣分为两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等支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等支持鲁王孙霸,两派斗争十分激烈。孙权最初偏袒孙霸,对那些为孙和辩护的大臣大加打击。陆逊顶住压力,多次上书说:“太子体现一系嫡承的原则,应有巩固的地位。鲁王是藩臣,应享有不同的荣耀和待遇,彼此各得其所,上下都能获得安宁。我郑重地向您坚决表示自己的意见。”上书几次后,甚至要求到都城当面说明嫡庶的分别,以补救得失。孙权不但不听许,还以亲近攀附太子的罪名,把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流往外地。太子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而被办罪,入狱死去。此后,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侍从谴责陆逊。赤乌八年,一生驰骋疆场、贵为宰相的陆逊在孙权的反复无常中愤恨死去,死时年仅63岁,家里四壁空陡,没有多余的财物。后孙休在位时,追赠陆逊谥号为“昭侯”。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是一个政治极端不稳定的年代。魏、蜀、吴各国谋臣死士颇多。陆逊能够鹤立鸡群、卓然于世,除其有雄才大略之外,吴王孙权的惜才、用才也使陆逊得以尽施其才。当然,毕竟是“时事造英雄”,历史给陆逊提供的一个又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固然是使他成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陆逊善于抓住一次次机遇显露才干,则是他成名的关键。
吴王孙权一生视陆逊为奇才,并委以重任,事无大小必亲自躬问,甚至把兄长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用政治联姻的方式来笼络他,可谓皇恩浩荡。陆逊亦不负孙权,忠君报国,其一生在军事、政治上皆有作为。将有将才,相有相才,二者很难兼得。而陆逊却兼有将才和相才,这在中国历史上确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