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三国君二代曹丕VS刘禅
文章作者:三国爱好者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5-3-22 12:52:42 

   作为两大枭雄曹操与刘备的后代和继承者,曹丕与刘禅在《三国演义》中都是被作者基本贬抑、否定的角色:前者与兄弟争位,又逼汉献帝“禅让”;后者昏庸愚昧,最后降魏,葬送了父亲奋斗大半生创下的基业。与曹操、司马昭一样,他俩也各自为现代汉语贡献了成语或俗语、歇后语:曹丕贡献了“煮豆燃萁”,刘禅贡献了“乐不思蜀”,而这俩成语都不是夸他们的。

  我们这里暂且撇开《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单从个人修养与性格、才能方面论这俩“官二代”的优劣得失。

  论个人才能和修养,曹丕完胜。能在激烈的兄弟相争中取胜,固然与其智囊分不开,但也可证明曹丕本人心智谋略出类拔萃。曹丕的文学才能早有公论:《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经典文献,其《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的七言诗。而刘禅这方面与曹丕有天壤之别。
 
  曹丕的文才不同于其弟曹植。曹植是才思敏捷,词采华茂;曹丕诗作则都直率朴实得像是两人对话,深思熟虑后才一字一顿慢慢道来,不追求先说抢答。这样的人一看就是做大官的料。

  曹丕自己有文化,也重视国家的文化工作。他提倡儒学,团结了包括建安七子在内的一大批文人。他把文章视为“不朽之盛事”。而刘禅呢,他的一些诏书是不是他自己写的难说,而他治理下的蜀汉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也说明他们家没文化底蕴。刘禅投降时向邓艾办交接,账目交代得清楚,那是刘备过去卖草鞋重视记账的习惯保留了下来:刘备卖草鞋账目清楚,刘禅卖国也卖得账目清楚。

  刘禅的有些缺点,该怪他爸:

  首先,人家曹丕的爸爸本人就是大诗人、大文学家,而刘备本人缺乏文学才能。如果是和平年代,刘备可以教阿斗学编草席草鞋。战乱环境中,刘爸那点手艺就用不上了。

  再者,刘禅脑子不是特别好使,与刘备当年在长坂坡摔孩子那一下恐怕也有些干系:尽管刘备胳膊长,摔的时候也不会特别用力,但总不是轻轻放在地上的吧?摔过之后,小阿斗是不是脑震荡了,当时没去医院检查。老刘这一动作使他为现代汉语留下个歇后语,同时也可能给孩子留下了点后遗症。

  第三,刘备对培养下一代不如曹操重视。曹丕很小的时候,曹爸爸就给他请家庭教师,教他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学写诗作文、学骑马射箭。而刘备呢,一遇危难就把老婆孩子抛下,哪还顾得了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刘备疏于子女教育,当然有客观条件限制因素,也因他本人认识不到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刘备文才不行,演技却是一流:他特别能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喜怒不形于色;而需要时,又说哭就能哭出来。这种表演才能刘禅是不是被遗传了,可有两种解释。判断的分歧,主要来自下面一件事:

  刘禅被俘后的一次宴会上,当司马昭问他是不是想念故国时,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从而留下个成语。在他起身上厕所时,他的一个大臣跟出来偷偷提醒:“司马昭要是再问你这个问题,你就流着泪说:我祖坟在蜀地,所以无日无时不在思念故土。这样司马昭就会放你回去了。”刘禅记下了。酒喝到微醉时,司马昭果然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照着大臣的嘱咐回答了,但想哭却哭不出泪来,只好闭上眼。

  马昭说:“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别人的话啊?”

  刘禅惊得睁开眼说:“确实是属下教我说的。”

  惹得大家都笑了。司马昭因此喜欢刘禅的诚实,不再怀疑他有复国的念头。对此事,《三国演义》的看法是刘禅无能又无情,是个庸才无疑。依照此说,刘禅就没能继承刘备的演技:刘备绝不会哭不出眼泪。

  也有人对此作相反解释,认为这是刘禅大智若愚,故意装傻、装无情。这样做,为的就是不让司马昭猜疑。若按此说,则刘禅的演技又超过了其父,达到更高境界。

  但即使说刘禅演技高超,也不能说明他有多少治国才能。否则,何以最终做了亡国之君呢?何以后期那么宠信小人呢?

  若说刘禅“傻人有傻福”,会更贴切些。他执政初期,碰上了有治国才能而又没有个人野心的贤相诸葛亮。他尊重乃至崇拜诸葛亮,应是出于真心:如果不是这位“相父”替他撑持,蜀汉恐怕早就亡国了。诸葛亮替他鞠躬尽瘁、南征北战,他乐得在后方享受安乐。

  刘禅亡国而得善终,就他本人来说是件幸事,对成都人民也不是坏事,但对刘备、诸葛亮等人来说,这是极大的不幸: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自己的“蠢二代”给断送了!没便宜曹魏,却成全了司马氏家族。

  刘禅随遇而安的性格,与其天性有关,也是从小的经历逐步磨练而成:在赵子龙浴血厮杀时,他能在其背上熟睡,这是天性;按一般人说,从小没了亲妈,随父亲颠沛流离,遇到这样的不幸,若无这种性格,大概会很痛苦。

  他没有治国才能,倘若非要勉强做为,提出个什么口号或理念让大家为之折腾,他自己活得累,百姓也跟着遭罪。

  敏感的曹丕大概活得比刘禅痛苦。文学家的气质使得曹丕天性多思善感。他很年轻时就总考虑生死的问题,留传后世的《典论·论文》中屡屡发出生命短促之叹。但痛苦促使他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层感悟,也使他获得创作灵感,留下不朽文章与诗篇。
  作为个体生命来说,刘禅与曹丕都忠于自己的天性,做了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如果用小曹的标准要求小刘,小刘会很难受;让小曹像小刘那样过,他宁肯死。

  其实历史的真想都慢慢湮灭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对于小刘和小曹的了解我们到底有多少,有多少是对的,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确定的就是这哥俩生于帝王之家,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天生富贵,衣食无忧;不幸的是,由于各种不尽相同的原因,终生抑郁不得志,或是被迫,或是无奈。借以此文来缅怀这生于乱世,居于帝王之家,依然能做到真性情的哥俩。
 

浏览次数:15
最新文章
· 还原历史真相“吕布戏貂蝉”...
· 留不住青春,留不住岁月——三国群英传...
· 三国历史人物——钟会...
·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袁绍...
· 三国历史人物——司马错...
· 刘备为什么要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呢?...
· 三国历史中曹魏四友分别哪四位?...
· 三国群英传故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 历史上曹操因何事没选曹彰为太子?...
· 历史上曹植与甄宓的恋情存在吗?...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