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云长威震华夏,
热血洒满荆州,
隆中对策化乌有,
霸业付之东流。
天时不眷刘备,
诸葛百密一疏,
只因遗恨失吞吴,
六出祁山均负。
关键词——蜀汉衰落从“失荆州”开始。
刘备在取得益州后建立了蜀汉政权,于公元221年在成都即位,是为昭烈帝。至此刘备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崖,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实力足以与魏、吴相抗衡,可刚刚呈现的大好局面,却随着荆州的失去和此后夷陵之战的失败而骤然下跌。通常人们都把“失荆州”同关羽的“大意”联系在一起,谓之“大意失荆州”。我认为用“骄傲”一词更准确一些,“骄兵必败”关羽错就错在骄傲。他擅自发动对曹魏的战争,这么大的事连老板都不知情,真是狂得可以。
关羽一不知己,在荆州除了他自己,别无其他能征惯战之将,兵力也并不充足,是为不明。二不知敌,企图以一己之力同时对付魏、吴两大敌国,是为不智,可以说还未开战关羽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如果关羽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镇守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吴国也不会轻易打荆州的主意,吕蒙也断不敢打“偷鸡摸狗”。当然危机是一直存在的,因为荆州三郡处于魏、吴北南夹击的形势之中。
“失荆州”除了关羽的骄傲因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孙吴集团的判断失误,在这方面犯迷糊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和诸葛亮。当初孙权曾三番五次的派人来讨要荆州,都被诸葛亮巧妙的搪塞过去,后世才有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俗语。由于联吴抗曹是刘备集团长期的战略方针,当然要考虑改善与孙吴的关系,于是在夺取西川之后,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借的是南郡),刘备他们心想,既然我已还了两个郡给你,咱们两家该没什么事了吧?(不知道诸葛亮当时是不是也这么想)可这只是一厢情原,他哪里知道,孙权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两个郡,而是整个荆州。
荆州处于扬州上游,其中南郡更是战略要地,孙权如何不如芒在背、寝食难安?所以说荆州——东吴是势在必得,可刘备和他的智囊们都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更不会想到东吴会在背后捅刀子。他们还在做着“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黄梁梦。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刘备在进兵西川时,先后把庞统、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出类拔萃的人才一股脑儿全带走了,只留下一个关羽孤零零的守着荆州,配给他的幕僚全是一些阿猫阿狗之辈。真不知道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如果还把荆州当战略要地就不该这么安排。如果觉得可有可无,何不放弃拉倒,这是刘备集团犯的第一个错误。
关羽不愧为一代名将,他在前一阶段的战役中打得有声有色,战功卓著:大败曹洪、水淹七军、刀劈庞德、招降于禁。只在围攻樊城时遇到劲敌徐晃,才使攻势受阻。如果此时关羽能得到来自益州的援兵相助,先不说能取得多大进展,至少不会因吕蒙的偷袭而一败涂地。只可惜委屈了那么多名噪一时、响当当的虎将,全呆在益州游手好闲。再说了面对蜀汉的大量援兵开到,吕蒙也未必敢实施偷袭。
有人说“当关羽兵败的消息传到成都时派援兵已经来不及了”,关羽自对曹魏开战到败走麦城有大半年的时间,成都距襄樊不到两千里地,刘备就一点消息也听不到吗?只有白痴才会等到兵败之后再派援兵,有人说,“刘备之所以不派援兵是借刀杀人”对此我们权当听笑话好了,这是刘备集团犯的第二个错误。
这段时间刘备他们在干嘛呢?自从入西川之后,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刘璋、张鲁,若大的益州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到手了,刘备他们沉浸在兴奋之中足足有一年多了,直到关羽败亡的消息传来来才回过神来,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刘备和他的智囊团不是不知道荆州地区存在着魏、蜀、吴三方的势力,这是个四战之地对各方都变数极大。按照常理如果准备放弃荆州,就应该火速通知关羽向益州撤离。如果仍旧打算实行《隆中对》的策略,把荆州作为战略据点,就应该尽早向荆州增兵,并派出一流名将。可是蜀汉进退失据,无所作为。有人说:“蜀汉应该放弃荆州,形势当会改观。”我不说别的,后来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却始终都没能出得去。不知道这一点对持“放弃荆州”观点者有无说服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战略构想真的是不切实际、行不通吗?“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里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是:两路出击、北伐曹魏,一路从荆州向宛洛、一路从益州向秦川。可以肯定、两路同时出击比只有一路的胜率要大得多。以这两路相比较,由荆州向宛洛这一路十分便捷,出襄阳不过七、八百里行程便到魏都许昌。而由益州出汉中这一路,地势复杂、山川险阻、易守难攻。由此可见荆州这一路对北伐更具有战略意义。
最后有个问题不得不提一下,假设在蜀国倾全国之力北伐时,东吴会不会从背后捅刀子,从而迫使蜀汉两面作战?这个可能性完全存在,只要蜀汉具有经济、人才的实力,两面作战不是不可以。拿唐朝来说吧,别说两面作战,四面出击也照样打胜仗。如果蜀汉一直像后诸葛亮时代那样“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再好的策略恐怕也难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