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三国时代刘安杀妻供食的故事
文章作者:三国小故事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5-5-6 18:20:43 


  毛宗岗曾经归纳演义中出现三个现象“吕布恋妻,刘备弃妻,刘安杀妻”。按照我们现在的道德标准、爱情观念,吕布无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无论是毛宗岗看来,还是罗贯中看来,或者是几百年的读者看来,吕布不过是个贪恋女色抛却江山的失败者。而一直奉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格言的刘备,反倒让无数人膜拜。

  我们首先要了解汉朝末年的天下大局,尤其是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
  在《三国志》中记载“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汉朝末年,由于朝廷外戚和宦官的互相攻击,朝政日渐混乱,而各地的豪强也借机抢夺土地,压迫百姓,老百姓无法生存于是纷纷造反。可是,黄巾起义换来的并不是和平而是更大更持久的灾难。常年征战,老百姓都死光了,像洛阳长安地区,原本是两汉都城,有几百万人口,可是先有董卓乱政后来他的部将又狗咬狗,几年功夫关中老百姓就死光了。
  曹操在《蒿里行》中也写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曾经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在十数年混战之后,老百姓死了都没人埋葬,到处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在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三国志》记载“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徐州地区在陶谦治理的十多年基本上远离中原争夺,但是后来曹操借口父亲被杀征讨陶谦,徐州粮食疯长,没粮食吃就只能吃人了。
  淮南地区,本来堪称富庶,可是由于袁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百姓也变得穷苦,几乎到处都是空房子。在偏远的辽东,也并不太平,公孙一族统治多年,但和曹魏之间和附近的一些少数民族之间连年征战,“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
  有关人吃人的现象几乎就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乱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种常态,虽然这种常态其实很变态。
  而对于杀妻,也是自古观念使然。中国从夏禹开始建立正式的王朝就已经是父系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代的将军在守城抗敌的时候,一旦粮草匮乏,往往会做同一件事,就是杀掉自己的小妾给大家充饥,于是将士用命,人人感动。小妾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下,不过妻子也只是丈夫的私有财产。

  毛宗岗曾经归纳演义中出现三个现象“吕布恋妻,刘备弃妻,刘安杀妻”。按照我们现在的道德标准、爱情观念,吕布无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无论是毛宗岗看来,还是罗贯中看来,或者是几百年的读者看来,吕布不过是个贪恋女色抛却江山的失败者。而一直奉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格言的刘备,反倒让无数人膜拜。在水浒世界中,无数英雄也是以不近女色为荣,一旦被女人迷住了,必将为人所不齿。这样看来,刘安杀妻不大受到古代道德谴责也就可以理解了。

-------------------------------------------------------

 

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杀妻的人间惨剧,我不知道,但是最有名的应该是吴起的杀妻求将。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写道:“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为了释疑,为了能出人头地,为了扬名立万、建功立业,或者为了一展平生抱负,吴起就毫不犹豫地杀掉自己的结发之妻,全不顾念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夫妻情分,对这个曾经同床共枕相濡以沫、是自己儿女母亲的女人也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这种歹人,我是深恶痛绝的。


    无独有偶,在《三国演义》里,我又看到了一幕杀妻情景,不能不又一次感到非常震惊。
    刘备被吕布杀败之后,与孙乾寻小路投奔曹操,在去许都的一路上,他们虽然绝粮,可是人们一听说是刘豫州,就争相给他们无偿地提供吃喝。不像孔丘先生,有陈蔡之厄,惶惶如丧家之犬。刘备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怀柔手段,竟然将人心足足的收买了过去,让一路的人民箪食壶浆,让平时也许为了某点蝇头微利就吵得甚嚣尘上,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这时都愿意慷慨解囊,让刘备走到哪吃喝到哪。不能否认,刘备确实有自己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他这样深得人心,就难怪阅人无数的曹操也吧他视为潜在对手,说他是有数的几个英雄之一了。

    一天,刘备他们投宿到一个叫刘安的猎户家,为了犒劳刘备,刘安想找些野味表示一番心意,可一时情急之中不能得到,看到妻子,灵机一动,便马上将她杀了。草菅人命一点也不三思而后行,这人命就像是一盘菜,根本不值几个钱。当刘备问端上来的是什么肉时,他说是狼肉,也许说是人肉,怕刘备吃不下,如果吃得下,刘安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忌讳的。刘备知道是人肉是在第二天早上,他们准备启程,到后院牵马时,发现一个妇人被杀于厨下,臂上的肉割得精光,只剩骨头,方知昨天吃的是刘妻之肉。他吃惊不是因为一条命就这样悄没声息地就没有了,而是他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让人这样礼遇有加,他也洒泪了,刘备的江山就是哭来的,他肯定不是为这个妇人无端被杀而哭,而是为刘安的情谊感激、感动,也许还有为自己竟然如此深受爱戴而暗自得意而哭的吧?如果当时是我,我可能在知道了之后会哇哇大吐,将昨天晚上吃下的都吐出来才不会恶心的吧?因为这太残忍了,也太恶毒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么样的词语才能表达我的愤怒,而在刘备看来,似乎这杀妻待客是一种特别的盛情款待,他没有呕吐,没有剧烈反应,而是称谢而别。要不是刘安有老母在堂,我相信他一准愿意把这个蛇蝎心肠的人带在身边的吧?


   刘备对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被残害了处之泰然,还感谢万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此前一直在刀枪剑戟的血雨腥风里摸爬滚打,经常性地不断与死亡打交道,杀人盈野,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在他眼里都是寻常现象,他就是从死人堆里出来的,所以他对于死亡是麻木的,现在在他而言,能够逃出吕布的追踪顺利到达许都才是最最重要的,他还得去依附,去傍“大款”,他还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在他心里,对于作为男人附庸的女人是没有位置的,他就曾经公开说过嘛,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可以换,手足断不可续。所以对于刘安的杀妻举动他是见怪不怪的,因为世界观的问题,他在这方面没有是非的最起码判断。


   刘安对生命的肆意践踏应该与他的职业有些关系。他杀过多少无辜的生灵是连他自己也算不清的了,也许是杀成习惯了,所以对妻子一样下得了手。我就不明白了,刘备既没有过吃山珍野味的要求,一个落魄之人,能够有人叫自己吃饱喝足就心满意足了,刘安也用不着如此去巴结,来博得一个大好前程,他后来并没有追随,可见他既不图名也不图利,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刘安就是要为了一个素昧平生初次谋面的人能够吃上美味佳肴,而将与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妻子狠毒地杀害,这如果不是变态,不是发疯,我真找不到其它的理由。刘安也许与妻子没有什么感情,在他的心里妻子也许没有什么分量,可是这个女人毕竟与他有过床娣之欢,给他洗衣做饭,给他打过洗脚水,给他揉过肩,搓过背,暖过床等等等等,是他花了彩礼娶进来的糟糠之妻,怎么能够一下子就见弃得这么彻底呢?她真的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随便处置的物件吗?她就没有比当做一盘菜更大的价值?想脑壳我也不能明白,这样一个曾经与自己患难与共的人,他就能出手这么利索。他根本就是个畜生。


    刘备终于逃到了许都,见到曹操之后,将刘安杀妻一事详细地对曹操说了一遍,曹操听后的反应是以百金相赠刘安,显然是对刘安杀人行为的赞赏,这充分说明刘安杀妻不是要问罪的举动,是值得褒奖的行为,连感叹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曹操都这么看待这件事,让我想到,这里面也许包含一个文化毒素,那就是“义”,为了义,杀人是英雄行为,是大丈夫之举,也正是这个“义”,既让刘备感动,也让曹操欣赏。杀妻飨士,绝不是他们全没有心肝,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男人们普遍地不把女人当人看。这样的社会共识对于女人来讲是可怕的,女人让男人视如草芥,其实也让有些一旦咸鱼翻身的女人不当人。比如吕雉对戚姬就是这样,她得势之后,将曾经威胁过她的戚姬变成人彘,百般折磨。自古以来,女人的命运都是不受自己主宰的,三从四德,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嫁鸡随鸡,都是男权社会的男人强加的观念,她们唯命是从,唯独没有自己。由此我想到,女人今天能够扬眉吐气,不被任意践踏和蹂躏,真正彻底地翻身得解放,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我们曾经说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但是他绝对是中国广大妇女的大救星。他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石破天惊,前无古人。


    刘安对母亲很孝,为什么却对妻子那么绝情?如果他有子女,他难道没有想过自己的子女从此以后就没有了娘亲?“死得当官的爹,死不得讨饭的娘”,难道他就没有想到没娘的孩子会是怎样的孤苦无依,可怜无靠?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作为母亲的女人是尊重的,比如徐庶之母,孙权之母,比如太史慈之母,甚至姜叙之母,他都加以赞颂,而对于妻子当然也有赞赏的,但大多是贬损,比如吕布之妻,刘表之妻,所以我很怀疑罗贯中安排这样血腥的没有人味的情节,只是为了想说明刘备虽然处在逆境之中,但是却非池中物,就是落魄时,他的社会声誉也是如此之隆,影响力如此之大,得到的尊重如此之高。但我以为这恰恰是他的一大败笔。他的时代的局限性,他对于女性的没有悲悯心,使之对刘安杀妻这件事没有自己的正确评判,更不会进行尖锐的批评,他不能给读者传达人命关天的信息,不能突破个人的局限去说明女人也是人,是不能随便戕害的。这与曹雪芹对女性的关注对女性的同情相比,他缺乏对异性生命的终极关怀,这是他骨子里的思想意识作祟的结果。他认为刘安杀妻是很讲义气、很够意思的事情,作为读者,应该认识到这其实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糟粕,是不平等社会的一种最大悲哀。


    书中没有写刘安杀妻的具体经过,也没有写刘安下手杀妻前的心理活动,如果作者还津津乐道地去写,那他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但是,这么一出惨无人道的情节,罗贯中娓娓道来,至少也是很不地道的,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作家,他是否有儒家提倡的“仁”心,这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浏览次数:14
最新文章
· 还原历史真相“吕布戏貂蝉”...
· 留不住青春,留不住岁月——三国群英传...
· 三国历史人物——钟会...
·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袁绍...
· 三国历史人物——司马错...
· 刘备为什么要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呢?...
· 三国历史中曹魏四友分别哪四位?...
· 三国群英传故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 历史上曹操因何事没选曹彰为太子?...
· 历史上曹植与甄宓的恋情存在吗?...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