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小瞧宗教的力量,宗教对于政权的摧残非同小可。张鲁是张良的后人,祖父张陵是道教四大天师第一位。父亲张衡居住了平阳山,信徒遍布四川,光凭这样的影响力就给张鲁打下巩固的根基。
刘焉初入益州之时曾利用张修、张鲁这些宗教势力诛杀不服的郡守、土豪。张鲁占据汉中本就是为了刘焉,只是后来不听刘璋号令,刘璋自己愚蠢杀了张鲁家人,因此结仇。很多次是刘璋势力主动攻击张鲁,只是被击破了。同时刘璋自身暗弱,先有甘宁叛乱,负责攻略汉中庞曦又一度企图谋反,刘焉的老臣赵韪更是真的叛变了,如此内乱不断之下刘璋根本无力对付张鲁,他是否能稳住不断闹事的川民都是个问题。
而张鲁治理下的地盘政策较为宽仁,对犯错者有款待三次的规矩,甚至还建立义舍,义舍是无偿供给行旅食宿的邸舍。《三国志·魏志·张鲁传》:“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於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因此不难想象不仅当地少数民族以及百姓拥护他,还有许多关中流入的百姓依附他,直接将大量入川的流民堵住了。《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鲁功曹巴西阎圃谏鲁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鲁从之。”
《晋书地理志》:“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要理解清楚,刘备建国时蜀汉的人口不过20万户,人口90万,算上未入户的最多也一百多万。那么看来张鲁的汉中十万户人口即便夸张了,算上未入户的也起码有刘璋领土下一半多的人口。后来曹操迁走了大部分汉中居民,因此刘备建国后的人口基本就是拿刘璋剩下领土的人口。当然,依照《中国人口史》推算蜀汉的总人口是三百多万,但如果按那样的推算的话,汉中的人口依旧占据很大一个比例。
如此就不难比较出双方的实力,刘璋政权不稳定,而张鲁在自己领土下倍受爱戴,安定之下大伙有吃有喝,就不打算闹啦。刘璋是军阀势力,不强硬没法统治,强硬又令人反感。张鲁是宗教势力,战略目标是传教,不是攻略,完全用的一种柔性方式在侵略。
毛泽东:“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要不是张鲁投降曹操,极受后人非议,张鲁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宗教领袖,从旁也印证了道教社会主义的力量。我也始终认定一个事实,在动荡年代中能让每一个人都吃上饭,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
可能有人对于张鲁能让那么多人吃上肉表示质疑,首先张鲁在春天和夏天万灵生长之际,是禁止屠杀的,也就是不会发生大量禽畜宰杀事件,那时教徒们当然也不会大量吃肉。
《三国志.魏书.杜畿》:“是进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根据杜畿可以得知东汉末年因为战乱,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连人都吃不到,哪有什么禽畜业发展可言?人口大幅度流动下也没有生产力。张鲁收拢流民后,只要好好发展两三年,禽畜业就能有一定规模。三国时期牛马是劳动工具,一般是不吃的,主要食的肉还是猪肉,鸡肉和狗肉偶也食之。曹腾之父曹节邻居就是养猪的,阮咸在猪圈中与猪喝酒,为了保证生产力,不仅一般百姓,大户人家越是要养殖禽畜作为宝贵的财产。
首先说刘璋请外援这一点。 第一点:性格使然。(个人原因) 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三国志—刘二牧传》 刘璋是一个性格比较柔软的人,没有什么雄心抱负,只想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就像地主老财,被迫害妄想… 显示全部
首先说刘璋请外援这一点。
第一点:性格使然。(个人原因)
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三国志—刘二牧传》
刘璋是一个性格比较柔软的人,没有什么雄心抱负,只想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就像地主老财,被迫害妄想症,有个风吹草动就觉得别人要打他。加上耳根子软,没什么主见,张松法正俩人一忽悠,自己想了想:“孝直他们说得对啊。”于是就把刘备这尊佛爷请来了。
你觉得太祖这样的,其他人把嘴皮子说破你觉得会请外援么?
第二点:张鲁入蜀,曹操在后。(直接原因)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
建安二
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韂不肯,率觽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
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灌)**[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于是乃奔南山入巴中。
曹操已经把汉中占了,张鲁本来是要投降的,结果下面人不同意,于是就撤到了蜀地。
刘璋一看这还得了,都到我眼皮子低下了,他第一反应不是请外援,而是和曹操交好,于是派了张松去表态要抱曹操的大腿,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呵呵。
曹操这条腿抱不上了,张鲁又在眼皮子低下,那么,当今天下谁敌手,曹刘。
第三点:外患的背后是内忧(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
璋累遣庞羲(注意这个人)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刘璋派了庞羲去抵御张鲁,可是庞羲这个人是有问题的,我们看看张松是怎么劝刘璋的:
"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补充一下,刘璋之所以会听张松他们忽悠,不仅是性格原因,关键在于张松说道了刘璋心坎上,一下子击中了那个时空的黄金分割点,外忧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有内患,关于内患这一点,我特别想听听各位大神的分析,这里就不讲了。
请刘备入川,不是没人反对,黄权等人就反对了:
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但是没效果啊,原因就在于张松说到了刘璋心坎上,刘璋这种地主老财最怕的就是内患,于是别人说破了天都没用。
接下来说刘璋为什么怕张鲁:
第一点:刘璋和张鲁有仇
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
刘璋看张鲁不通话就把人老母和弟弟给作了,你说这仇大不大,你说这仇张鲁报还是不报。
第二点:汉中的战略地位
府(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读史方舆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