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濬是被关羽守荆州埋没的人才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汉寿人。弱冠时跟随宋仲子求习学问。潘濬为人聪慧,明察事理,应对问答机智有条理,山阳人王粲见到而特别重视他。因此知名,当郡里的功曹。
年纪不到三十岁,荆州牧刘表徵辟为部江夏从事。当时沙羡首长贪赃污秽不脩德行,潘濬诛杀他,全郡为之震竦。後来当湘乡县令,治绩十分有名。刘备领荆州,用潘濬当治中从事。刘备入蜀,留潘濬统典荆州事务。
孙权袭杀关羽,并吞荆州之土,将领官吏都归附,而独独潘濬称病不前往相见。孙权派遣人用车到潘家,连床带人搬来,潘濬伏面贴著床席不肯起身,涕泣交错纵横於脸庞,哀伤呜咽无法自制。孙权慰劳并与他谈话,呼他的字说:「承明,以前观丁父,是来自鄀国的俘虏,武王用以作为军帅;彭仲爽,是来自申国的俘虏,文王用以作为令尹。此二人,是你们荆国之地的先贤,起初虽然被囚禁,後来都被擢用,为楚国名臣。卿独独不然,不肯归降的意思,是认为孤和古人的度量有差异吗?」命令左右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脸孔,潘濬起身下地拜谢。
便用为治中,荆州诸军事都向潘濬谘询。武陵部从事樊由(由应有人字旁)诱导各蛮夷,图谋将武陵归於刘备,有人陈请差督统帅万人部队前往讨伐樊由。孙权不采用,特别召问潘濬,潘濬回答:「用五千士兵前往,便足以擒得樊由。」孙权说:「卿看轻他的理由为何?」潘濬说:「樊由是南阳大姓,颇能卖弄唇舌,但其实连辩论的才能都没有。 臣之所以知道的原因是,樊由以前曾为州里众人摆宴席,等到日 中时分,还没有东西可吃,而十馀人自行起身离去,这也就是对於侏儒,只要看他身体的一部份,就能推想全身的道理。」孙权大笑而采纳他的话,便派遣潘濬率领五千士兵前往,果然斩樊由平定武陵。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拨给他兵马。
後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奋武中郎将溧阳侯芮玄去世,潘濬一并统领芮玄的兵马。孙权称帝号,拜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孙权数次射猎山雉,潘濬劝谏孙权,孙权说:「上次与你相别後,很少再去,没有像往日时候那样了。」潘濬说:「天下尚未平定,日理万机事务繁多,射猎山雉并非紧急重要的事, 弦、弓突然坏掉,都会受伤,乞求特别为臣的缘故暂且搁置。」潘濬出来,见到射雉的弓箭仍在,便亲手弄坏它。孙权因此自己戒除,不再射雉。
後迁为太常。五溪蛮夷叛乱集结,孙权让潘濬假节,督导诸军讨伐他们。潘濬信赏必行,斩首以及生擒,数以万计,各个蛮族受到致命性创伤,从此衰弱,五溪地方归於宁静。
骠骑将军步骘屯兵沤口,请求招募各郡来增加兵员。孙权以此询问潘濬,潘濬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气权势,是被人媚言所惑, 不可以听从这个建议。」孙权依从潘濬的意见。
中郎将豫章人徐宗,是有名的士人,曾经到过京师,和孔融交往结友,然而他一个儒生,荒诞应有的节制,宽纵部曲(私自拥有的部队),不奉行节度,潘濬遂斩杀徐宗。潘濬奉行法治不忌惮他人私议的行为,都如同这类。
投降孙吴的隐蕃,以口辩之才为众豪杰所友善,潘濬之子潘X(又是一个怪字,「者」字下面有个「羽」字,找不到)也和他来往,还送他礼物。潘濬听闻大怒,写信责怪儿子说:「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命报答,你们在都城,应当念及谦恭和顺, 亲近贤者孺慕善人,为什麼和心思奸险的降虏隐蕃交往,用礼物 馈赠他? 在远方(武昌)听闻到此事,我内心震撼面颊发热,惆怅不安有 十几天。 信到後,马上到我的使者那里接受杖刑一百,催讨回送出去的礼
当时的人都认为潘濬太奇怪,而隐蕃果然图谋叛国被诛杀夷族,众人才归服潘濬。
当时潘濬的姨兄零陵人蒋琬为蜀汉大将军,有人对武陵太守卫旌密告潘濬,说潘濬派遣密使和蒋琬互通消息,有托身於蜀汉的意思。卫旌以此启告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作这种事的。」即刻封起卫旌所呈的表示於潘濬,而徵召卫旌回,免他的官。
先前,潘濬与陆逊都驻在武昌,共同掌管陪都事宜。潘濬还军後回复故职,当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自作威作福,潘濬和上大将军陆逊同心为国家感到忧虑,每谈论及此都痛苦而流涕。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都被禁止会见。黄门侍郎谢宏在闲聊中询问吕壹:「顾公的事情如何?」吕壹回答:「不乐观。」谢宏又问:「如果顾公被辞免罢退,谁会来代替他?」吕壹还没回答谢宏,谢宏说:「是不是潘太常来担任这个职务?」吕壹考虑良久後说:「你的话很接近事实(应该正如你所说)。」谢宏告诉吕壹说:「潘太常每每切齿痛恨你,只是由於武昌距离遥远没有办法行事罢了。今天来代替顾公,恐怕明天就击斩你了。」吕壹大为恐惧,遂化除顾庸的事。
潘濬请求回朝,前往建业,打算用尽辞语直言极谏。到达後,听闻太子孙登已经数次上言此事而不被采纳,潘濬便大宴百官,打算在席间亲手诛杀吕壹,再一死为自己独断的行为谢罪,同时抵命,为国家除去祸患。吕壹闻知密报,称有病不前往。
潘濬每次觐见,都痛陈吕壹的奸邪阴险。因为这样,吕壹的宠幸一步步的衰微,後来遂被查明而诛戮。孙权引咎责怪自己,因而向大臣致歉。(小弟曾经在「绝对的权力~」一文中引用该篇诏书,「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
赤乌二年,潘濬去世。
站在蜀汉的立场,感觉有些可惜的是,由於关羽又和潘濬关系恶劣,所以蜀汉失去了这麼一位刚正不阿的一方将帅。站在潘濬的立场,我们也不禁为他感到一丝欣慰,他不但得到真正适合他的明主,而且,由於他在赤乌二年先陆逊而去世,才不致於看到老友在赤乌八年被孙权活活气死;我们真不知道如果性格正直的他,要是遭逢赤乌八年的事件会怎麼样。
潘濬,是一位在孙权心中的地位,与陆逊相等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