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真实的袁绍和他的辉煌时代
文章作者:三国英传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5-9-25 20:36:28 

他拥有最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曾经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他曾经令众多英豪闻风丧胆,也曾经玩弄中国政局于股掌之上;他曾经长期受到政治迫害,却能同时拯救许多人的生命和前途;他曾经一呼百应,也曾多次被部下背叛;他曾经是曹操的主要靠山,尔后却成为曹操最忌惮的人;曹操毁灭了他的事业,而又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事业;他亲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却没能开启一个新时代;他本应成为开国皇帝,最终却因失败而沦为历史的配角。

袁绍,一个在生前威震天下的奸雄,一个时代的主宰者,死后却很少受到重视。这样的待遇并不公平:从三国到清末,从曹操到袁世凯,他的阴影始终在中华大地上挥之不去。

如果没有袁绍,东汉就不可能如此快速地灭亡;如果没有袁绍,中国便不会陷入长达一个世纪的混乱;如果没有袁绍,曹、刘、孙三家也根本不可能瓜分天下。无论是袁绍的胜利,还是袁绍的失败,都深刻地影响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中国历史。

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不仅备受关注,而且情节非常复杂,不同的史书对同一个事件又往往有不同的记载。当时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在古籍中几乎都有两种以上的说法,和先秦、秦朝和西汉的“一言堂”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在一方面说明,私人著史的意识在增强,导致“野史”大量出现;另一方面则说明,所谓的“正史”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无论史籍中的说法有多少,历史的真相毕竟只能有一种。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写出一部反映全部历史真相,令所有读者都满意的史书,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离作者较远的历史,人证和物证已经极度稀缺,难以核实;离作者较近的历史,往往与作者及其亲友的切身利益相关,又难以指望他们的态度客观公正。以司马迁之博学和严谨,《史记》中的谬误仍然比比皆是。从汉朝至清朝,中国著史者的学术能力恐怕没有能够超过司马迁的,《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甚至因为谋反而被处决,寄希望于他们不犯错误,实在是勉为其难。更何况,东汉末年政坛的诡谲和复杂,远远超过西汉时期,也丝毫不亚于战国时期。只要将各类史料认真对比研究,必然会发现其中大有可玩味之处。

所谓“可玩味之处”,也就是不合情理,或者相互矛盾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主角被描绘成了配角,而配角被描绘成了主角。主角被描绘成了配角,是因为他们最后失败了;配角被描绘成了主角,是因为他们最后胜利了。而历史,本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史书中的有些主角曾经是配角,有些配角也曾经是主角。人们总是说:“盖棺定论”,这话本来不错。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只记得死者在人生最后几年的成败得失,而忽视了他在此前几十年内的功与过。

在读史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感觉到:由于最终的失败,袁家才会从主角沦为配角的失败者,但他们毕竟曾是东汉历史舞台上的主角;而消灭袁家势力的曹操,却有幸从配角升为主角。结果,袁绍、袁术兄弟被史书描绘成一无是处的小丑,用以烘托曹操的光辉形象。

说袁绍、袁术兄弟被史书蓄意配角化、边缘化,乃至于丑化,实在是一点都不冤枉的。鲁迅先生博古通今,著有名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可以说是很熟悉汉末、三国、两晋历史的学者了。然而就在这篇名文发表后不久,鲁迅在其《三闲集•头》一文中,却把袁术与袁绍搞混了,以为杀田丰的是袁术。这自然不能证明鲁迅的学术功底差,只能说是他没有重视袁氏兄弟。单看《三国志》,袁氏兄弟岂非一无是处,样样都比曹操差得多,所以曹操的胜利才理所应当吗?

但是,历史的真相假若果然如此,那么曹操的成就便要大打折扣了,因为他的对手过于无能。为何所有史籍在评价曹操的业绩时,仍然要以战胜袁绍为首呢?单论兵力的数据,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先收编了三十余万黄巾军,讨吕布时也拥有“十万之众”,怎么会在官渡之战时“兵不满万”?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官渡之战时,袁曹双方的兵力其实应当大致相等,也就是都有十万左右;袁军士卒“果劲不及”曹军,曹操以逸待劳,兼有天时、地理、人和,还有汉献帝这张王牌可以号令天下诸侯,那么曹操一方岂不是如郭嘉所说,占了“十胜”的压倒性优势?既然官渡之战的难度这么低,就连平庸之辈尚且可以轻松地打赢,而曹操却打得如此艰苦,以至于曹军将士大都暗自与袁绍接洽,若无许攸、张郃、高览等人的投降,胜负难料,岂不反而说明了曹操的愚蠢无能吗?他的光辉形象又在哪里呢?莫非“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抛开“人人异端”的道德观念不谈,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军事、文学家,这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早有定论。同样,官渡之战是曹操毕生最辉煌的军事成就,这也早有定论。

但是,如果把这两个定论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悖论。

为了解决这个悖论,我们就必须注意到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从青年时代开始,曹操大半辈子都在为袁绍效力,还多次出生入死。直到迎汉献帝都许昌为止,曹操的所有行动几乎都是在袁绍的授令下进行的。当时,袁绍与曹操的关系,和刘邦与韩信,刘秀与邓禹的关系类似,属于君臣性质。只是在迎汉献帝都许昌之后,曹操才逐步脱离了袁绍的控制。后来,曹操和他的笔杆子们竭尽全力,想把自己描绘成始终独立于袁绍的历史主角。但他们显然时间有限,思虑不够精密,工作不够完美,留下了很多破绽,因此后人才有可能用另一种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也只有这样做,围绕袁曹二人的种种历史谜团才能迎刃而解,我们也才可能理解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面临的真实困难。

但是,对袁家的历史探索得越深,我们就会发现越多的疑问。例如:
袁家既非东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也非皇亲国戚,更未立过任何军功。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屹立在朝廷中上百年之久,以至于“四世三公”和“门生故吏遍天下”呢?
为什么其它“数世三公”的名门望族不能像袁家那样,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
为何袁家不曾利用位高权大的条件,谋求与皇室联姻,成为外戚?
袁绍、袁术兄弟为何要急于铲除宦官?
袁绍为什么向何进建议召董卓入京,而不召其他将领?
袁绍、袁术既然已铲除宦官,为何进报仇雪恨,那么何进的老部下为何不听从袁绍、袁术兄弟的指挥,反而全部投奔了远道而来的董卓?
在袁绍、袁术兄弟组织讨董卓联军后,董卓为何不立即处死洛阳的袁家成员,而要带他们迁都到长安后再下手?
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袁绍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立即率军返回冀州?
在自己的大部分亲人都被董卓处死之后,袁绍为何不再组织新的讨董卓联军?
袁绍和袁术为何不经营自己的故乡汝南郡,反而对本家族从未管理过的河北和江淮地区情有独钟?
董卓死后,为什么吕布主动来投奔袁绍,袁绍却要杀掉他?
袁绍为什么坚持要拥立刘虞为皇帝?
袁绍的元配夫人是谁?他的后妻刘氏又出自哪家?
袁绍、袁术兄弟究竟为何决裂?
袁术为何要在自己实力尚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急于在九江郡称帝?
袁术称帝之后,为何不称“朕”,而自称“仲家”呢?
公元191年至公元196年这段时间,是袁绍扩张势力范围速度最快、成绩最大的时期。但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袁绍传》中,对袁绍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一字不提?
为什么袁绍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比如讨伐董卓,将统治重点放在河北,建都于邺城,联合刘备,对抗袁术与吕布等等,曹操都跟着做?
为什么凡是袁绍欣赏的人,曹操都欣赏;凡是袁绍厌恶的人,曹操都厌恶,即便不杀,也要予以打击?
为何在建安元年之前,袁绍和曹操屡屡联合作战?
袁绍既然心胸狭窄,为何又会容忍众多部下投奔曹操、刘表、刘岱和张邈等势力?
袁绍在与曹操的较量中,为何与对付其他敌人时不同,总是显得犹豫不决?
据正史记载,曹操长期在河南屯田,卓有成效;袁绍在河北却不事经济,民生困苦。而在官渡之战时,袁军兵多,粮道远,军粮却反而远比曹军充足,又是为什么?
当袁曹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之时,袁绍的主要盟友刘表为何没有在背后夹击曹操?
许攸是因为缺钱才叛离袁绍,投奔曹操的吗?曹操的经济实力不是远远弱于袁绍吗?难道他能够为许攸提供比袁绍更多的钱?
袁绍死后,两子分裂,为曹操提供了统一河北的良机。但曹操又打了6年仗,方才兼并袁家势力。这6年使孙权能够巩固统治,刘备也能网罗诸葛亮等人材,重整旗鼓,终于令曹操有赤壁之败,无法统一中国。曹操为何要在征服河北的过程中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类似的疑问,还有许多许多。如果它们不能得到圆满的解答,东汉末年的历史就肯定不够完整。它们与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潮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迷宫般的大网,掩盖着一段虽然久经专家学者与人民大众的讨论和研究,却仍然疑云密布的传奇时代——东汉,那个现代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皇朝。

其实,曹操的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作为三国的建立者和东汉帝国遗产的主要继承人,孙坚、孙策、孙权父子,还有刘备,都与曹操一样,曾经长期为袁绍、袁术兄弟效力,其属下也大多有着浓厚的袁氏旧部背景。如果袁绍打赢了官渡之战,曹、刘、孙三家及其部下,恐怕都得帮袁绍去建立统一的新皇朝。从这个角度上看,可以将三国鼎立视为袁绍、袁术兄弟内战的延续,而曹、刘、孙三家争夺的不仅是东汉帝国的遗产,更是袁家的遗产。但在东汉帝国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制度下,袁家又怎能攫取如此巨大、以至于足够抗衡并颠覆皇权的政治资源呢?对东汉帝国的衰落和分裂,这个豪门又究竟要负多大的责任呢?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真实的袁绍和他的辉煌时代...
· 三国谋士武将的综合排名...
· 诸葛亮斩了马谡导致北伐魏国的失败...
· 东吴名将陆抗传说...
· 魏国最悲剧的名将于禁...
· 复古120级的三国版本...
· 忠义三国之72级复古版...
· 三国网页游戏开服清数据教程...
· 三国志修改教程...
· 欢迎各位来到小小三国600级修真版...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