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曹丕执政前后的魏国将帅
文章作者:三国英雄传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6-1-10 23:11:18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王位,改为延康元年。

曹丕这时任命曹军西线的领导是镇西将军曹真。此前的领导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春 (219)死在汉中。中间这一年的时间,当地军队一度临时公推荡寇将军张郃为领导,曹操假节予以确认,徐晃当时是平寇将军、郭淮当时是夏侯渊军中司马。而后曹操亲自赶来。五月,曹操引军还长安。十月,曹操还洛阳。并使平寇将军徐晃假节赴援曹仁。西北战线在这个短时间段内,留守诸将应该还是都护将军曹洪、征蜀护军曹真、中领军曹休等。官阶偏低的荡寇将军张郃,屯在陈仓。不过曹休曹真很难说是不是留在长安的。只是没有看到他们在荆州和合肥方向出现而已。

延康元年(220)夏四月,立九品官人法。当月,夏侯惇薨。大将军的缺在一年后给了车骑将军曹仁。车骑将军位则给了辽东太守公孙恭。曹仁做大将军没几天,孙权送于禁回来。曹丕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曹仁改为大司马。

延康元年(220)六月曹丕为篡汉搞了次所谓的南征。七月在谯(曹丕出生地)。十一月为坛于颍阴之繁阳亭。接受汉帝禅让。改延康为黄初。

新皇帝即位,自然又要再搞分封和调整官爵的动作:

黄初元年(220)追尊考武王曰武皇帝。

主要文官:太尉贾诩、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廷尉钟繇,太常邢贞。

主要军官:

1、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曹仁,屯合肥濡须。

2、领军将军-镇南将军-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后来曹睿任命大司马)曹休,督前将军张辽等,都督扬州诸军事。

3、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督左将军张郃等,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曹真一度协同江陵战场作战。(后来曹睿任命大将军督西北战场)

4、卫将军-骠骑将军曹洪。(在曹丕政府没甚么表现)

5、征南将军夏侯尚,领荆州刺史,都督南方军事。

6、其他: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


这里顺便讨论两个相关的问题:

一、张辽从征东将军到前将军的变动:

建安十一年张辽封荡寇将军,于禁同时封为虎威将军,同期乐进是折冲将军,李典是破虏将军。张辽曾督平狄将军张郃讨陈兰,于禁同时讨伐另一支叛军。

直到建安二十年合肥大破孙权后,张辽加征东将军。大致同时期乐进是右将军。于禁是左将军。于禁后来也是左将军身份带七军赴援征南将军曹仁。

曹操到建安二十一年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这个时候,夏侯惇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这时夏侯惇还不是前将军呢。

我们可以看出来此前张辽所部确实是镇守东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职阶与权限,和于禁、乐进相当,可以称为守将,不能等同于征南将军曹仁这样的战区长官。

建安二十年大破孙权有功,曹操给了张辽与曹仁相当的四征名位,这一年时间张辽的实权还是比较虚。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把张辽调去和夏侯惇一起,“留居巢”,同时也增了张辽部属的兵力,但是,有二十六军之多还是归职阶低的多的夏侯惇指挥。和主掌当地地方部队的张辽一起呆在居巢这个地方,张辽职阶高于夏侯,夏侯的兵多,二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理解。奸雄曹操不是一个信任外人的个性。

后来援樊城战关羽,张辽和夏侯惇都去了,时间先后不同,返回路线也不同,夏侯“徙”去了召陵。总之,当年曹操爱张辽能干并嘉其大功,建安二十年给了他一个征东的名号,一年后也相应扩大了张辽所辖地方军队的编制,但是始终不放心,同时让夏侯带了更多部队来和他做邻居。

说张辽是镇守东线的大将肯定没错,说张辽是东线军队的总司令则不妥,他应该不能指挥夏侯惇。把张辽部队理解成二十六军中的一部分,似乎就更不对了。曹丕后来给张辽的前将军,明确是降了级削了权的,前后左右将军在曹丕时代和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一级拉开的更远了。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本来对应原来夏侯征西曹征南(毕竟由魏王升级成了皇帝)。在前后左右将军前面,等于是多出来四征、四镇等多个等级。对于张辽这个功勋老将的态度,曹丕比他老爸无情。

所谓“四征资深者为大将军”之说,大概就说张辽这个征东将军不够资深吧。建安二十年以后张辽通过合肥那场赫赫有名的战役,挤上了这个当初由曹姓夏侯姓专任的高级职称,但是质量就很有点水,后来则干脆被曹丕给取缔了。这个取缔其实还是蛮合理的。曹操当初的任命和部署就有矛盾的味道,违背了用人不疑的思想。可怜的张文远。他还是敬业战斗到死。


二:曹仁在樊城能不能指挥于禁的问题:

左将军于禁援曹仁,应当是到达之后要接受征南将军曹仁指挥的。例子见后来的征东大将军曹休,督前将军张辽击吕范。虽然后者已经是曹丕时期,不过原理不会变。曹仁当年征南将军中间少了个“大”字,但是曹操对夏侯渊、曹仁的任用,和后来曹丕对曹仁、曹休、曹真的任用相比,是只会高不会低的。毕竟征西将军夏侯渊、征南将军曹仁是两个战区的两个司令,当时没有更高级的指挥官了。曹仁实际上就指挥了庞德的。


相关资料原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樊,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 ...还屯陈郡。"、"...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黄初三年(222)三月,立儿子齐公曹睿为平原王,立弟弟鄢陵公曹彰为任城王。立弟弟鄄城侯曹植为鄄城王。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

黄初三年(222)闰六月,陆逊烧败刘备。冬十月曹孙宣战。

魏书载丙午诏曰:“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大司马据守濡须,其所禽获亦以万数。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左将军张合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昔周武伐殷,旋师孟津,汉祖征隗嚣,还军高平,皆知天时而度贼情也。且成汤解三面之网,天下归仁。今开江陵之围,以缓成死之禽。且休力役,罢省繇戍,畜养士民,咸使安息。”

曹真从西线战场返回后,立刻又转拜中军大将军征孙权。大司马这时由曹仁担任。曹休后来做的大司马是明帝的时候了。

诏书中据守濡须的大司马是曹仁。围江陵的中军大将军、征南将军,分别是曹真、夏侯尚。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水战的是征东大将军曹休,督前将军张辽,战后张辽病死。

黄初四年(223)三月大司马曹仁薨。

黄初四年(223)六月任城王曹彰薨。太尉贾诩薨。钟繇接替。十二月封山阳公(废帝汉献帝)之女(刘)曼为长乐郡公主 ^_^

黄初六年(225)以尚书令颍乡侯陈髃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临死托孤与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髃、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这年的十二月,新朝廷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髃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翻过这个年坎,就进入了曹睿的太和元年,太和元年十二月,司马懿平孟达叛,太和二年春,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右将军张合于街亭破马谡。三国历史就此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附带说一下:关于大将军。曹丕起初封曹仁做了几天大将军,然后给了孙权。此后的曹丕政权开始搞各种前缀的花式大将军。一直不再封这个官,莫不是受了刺激?到曹睿上岗,就恢复了大将军。曹睿把他的大将军给了曹真。

三国志诸夏侯曹的升官记录整理如下:

夏侯惇,最初是奋武将军曹操的别部司马,屯白马,后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曹操征陶谦,留惇守濮阳。不久,夏侯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这么早就封了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 ...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 ...转领河南尹。(耕田有功,开始有武转文倾向了)曹操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还好,在官渡之战中,有“后拒”之功,没被彻底转成文官,文武兼着)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这是徐晃斗关羽那次,曹操在后面给徐晃压阵,原来惇将军也在啊。其实他和张辽一样是带援军来的。事后:)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夏侯渊,随曹操起兵时是别部司马、骑都尉,不久迁陈留、颖川太守。官渡为督军校尉。后来作为于禁的增援,破昌狶,拜典军校尉。再迁为行领军。破庐江雷绪,为征西护军。对韩遂、马超的渭南战役之后,建安十七年,为护军将军。建安十九年,马超妻子被杀光那次,张郃为其前锋,主将夏侯渊似乎一直是护军将军;后来平枹罕,张郃仍然为其前锋,夏侯渊似乎仍然是护军将军;直到平张鲁以后,曹操才以渊为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攻巴郡。曹操还邺。留渊守汉中,拜渊征西将军。

曹仁,随曹操起兵时是别部司马,厉锋校尉。守荆州对抗周瑜时就是征南将军。很多年以后对抗关羽时,仍然是征南将军。中途参加对韩遂、马超的渭南战役时作过安西将军,还作过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田银叛。曹丕在夏侯惇死后第二年拜曹仁为大将军。屯临颖。只是很短时间。迁大司马,督诸军据乌江,屯合肥。

曹洪,收复被吕布所夺失地,为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迁都许昌,曹洪为谏议大夫(他怎么做这个-_-!!)别征刘表。破表别将,迁厉锋将军。累从征伐,拜都护将军。曹丕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

曹休最早是以骑都尉身份参曹洪军事,在汉中之役前期的外围战场下辩,配合曹洪破吴兰走张飞。曹操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曹休中领军。曹丕即王位,曹休为领军将军。夏侯惇死后,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后来破孙权无名将于历阳、芜湖,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曹丕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击权大将吕范于洞浦,破之。拜扬州牧。后来,又破吴将审德于皖,迁大司马。都督扬州。最后,在石亭兵败后病死。

曹真,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辩,破之,拜中坚将军。后来为中领军。夏侯渊没于阳平,曹操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曹丕即王位,以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黄初三年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黄初四年,迁大司马。转拜中军大将军。曹睿即位,迁大将军。

夏侯尚,以征南将军身份,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黄初三年,夏侯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烧诸葛瑾舟船。后因大疫撤兵。


附:转贴资料

【三国-曹魏武官级秩】

本文武官秩系220年曹丕称帝到265年司马炎篡魏为止。
曹魏军制分中央军及地方军,中央军又分中央禁卫军及中央外军,中央禁卫
军由中领军总领,中央外军及地方军由督都及州郡首长统领。曹魏始创督都
制,大规模的军事调度都需由督都(包括大督都或都督诸州军事)统领,督都调
兵还需中央发下虎符方可,出镇地方的都督需留置全家于京师,以利中央控制
。本文同品秩将军之顺位不必深究,因将军位阶高低常因时、地、人而不同,
只要官品同,其间之关系常因人而异。

【一品官】
*皇帝内朝官:
大司马(掌武事),其属军师、长史、司马、参军、主簿、列曹掾属。
大将军(掌征伐) ,其属军师、长史、司马、参军、主簿、列曹掾属。
*三公级官
太尉(典兵狱),其属军师、长史、司马、参军、从事中郎、主簿、列曹掾属
              营军督都、刺奸督都、帐下督都。
*督都级官:
大督都(掌征伐),为大司马与大将军之加官。

【二品官】
*开府从公级武官
骠骑(大)将军(掌征伐),其属其属军师、长史、司马、参军、从事中郎、主簿
、营军督都、刺奸督都、帐下督都、记事督都等。
车骑将军(掌征伐),其属与骠骑将军类似。

*中央军-外军级武官
卫将军(掌征伐),开府属同骠骑将军。
中军大将军(掌征伐)
上军大将军(掌征伐)
镇军大将军(掌征伐)
抚军大将军(掌征伐)
辅国大将军(掌征伐)
四征将军(东、南、西、北,掌征伐)
四镇将军(东、南、西、北,掌征伐)

【三品官】
*中央军-禁卫军级武官
中领军(中央禁卫军总司令,统领武卫营、中坚营)
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总司令,统领中垒、五校营)
殿中将军(督守殿内)
*中央军-外军级武官
四安将军(东、南、西、北,掌征伐)
四平将军(东、南、西、北,掌征伐)
前、后、左、右将军(掌征伐)
征蜀将军(掌征伐)、征虏将军(掌征伐)、镇军将军(掌征伐)、辅国将军(掌征伐)
都护将军(掌征伐)、虎牙将军(掌征伐)、冠军将军(掌征伐)、轻车将军(掌征伐)
、渡辽将军(掌征伐)。
*地方官级
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及京师附近犯法者,并领司州)

【四品官】
*中央军-禁卫军级武官
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
中坚将军(统领禁军中坚营)
中垒将军(统领禁军中垒营)
屯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射声校尉、越骑校尉(五校尉统领禁军五校营)
城门校卫(掌京师城门)
武卫中郎将(主宿卫)
*中央军-外军级武官
骁骑将军、左军将军、左右积弩将军、积射将军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
戌己校尉、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护鲜卑校尉(护卫少数民族)
抚军督尉、积弩督尉、典铠督尉
*地方军级武官
持节督都(都督诸州军事兼领刺史)

【五品官】
*中央军-外军级武官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伏波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横野将军
、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六品官】
校尉(督千人)、司竹都尉、司盐督尉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曹丕执政前后的魏国将帅...
· 谁才是刘备真正的谋士?...
· 孙权为什么在称帝之前忍让魏国近十年之久?...
· 三国演义中的神仙、奇人和隐士...
· 诸葛亮给刘备出的五个馊主意...
· 三国志修改教程...
· 秦皇陵地图BOSS资料...
· 狂之痕BT版本三国群英传OnLine...
· 三国群英传ol----高丽怪物系列...
· 绿苑三国85级版本游戏介绍...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