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汉末“八俊”之一。当年,在袁术控制南阳盆地,张虎、陈生占据襄阳,另有苏代、贝羽等各地豪强用兵自重的情况下,单身入荆州。在短短的时间内,平定荆州七郡,后又击杀孙坚,驱逐袁术,极具战略眼光的把治所迁移至襄阳,又招纳张绣、刘备为他看门。可以说,在短期内取得的成就,并不弱于后来孙策平定江东。
后代之人,眼高手低,也就是我们这些人,讥讽刘表,以刘表为坐谈客。那只不过是在曹操眼里,刘表无能为,可我们是曹操吗?刘表只不过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争天下那块料,所以安心当自己的地主军阀而已。现在连阎锡山都被吹捧,刘表其实和阎老西相类似,能力却还胜之。
刘表稳固荆州局势后,手拥强兵,在当时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其部队至少在十几万人,而且因为地处长江中游的原因,水军力量非常强大,到了赤壁之战前,张昭都说:“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其人虽然不是乱世之才,但以此强大的实力,保境安民却也足够。日后曹操若不是挟一统北方之威,刘表自己病死,又和袁绍一样,不能妥善处理接班人的问题,当然啦,还有投降亲曹派的原因,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荆州可没那么好攻。
曹操要打刘表,有两条用兵途径,一是从南阳盆地南下,攻新野和襄阳。二是走义阳三关,直下江夏、江陵或走随枣走廊打新野、襄阳。
其中义阳三关,也就是冥阨之塞道路险要、易守难攻,容易受阻。所以曹操后来选择走前一条路。而刘表的布局是,自从宛城的张绣投降曹操后,就把新野作为防曹的前沿阵地。新野是随枣走廊的入口,又是襄阳前哨,放上刘备看门。
自己在襄阳为刘备后继,在刘备之后,刘表之前应该有文聘,具体位置不明(史籍缺失,我也没办法)。在刘备侧后的章陵郡(即随枣走廊中的枣阳、随县一带)先后放了大将蒯越和蔡瑁任太守,章陵郡同时又和江夏郡的黄祖形成对冥阨三关(属于黄祖防区)的防线。
可以看到荆州的北、东北大门是由刘表手下最得力的大将镇守的,并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果刘表健在,曹操想一口吞掉荆州,那是不可能的,光新野——襄阳防线就够曹操折腾的了。
可惜,曹操南下之际正是刘表病死之时,历史上就此少了一场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