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作《赤壁》留有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个桥段后来被罗贯中拿来加工,编入《三国演义》,说曹操和桥玄关系好,所以知道桥玄的两个女儿长得漂亮,于是要
南征孙权,欲霸占两位美女。由于演义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很多人真以为二乔的父亲是桥玄。
清朝史家沈钦韩(1775-1831)还煞有介事的介绍: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
沈前辈的意见该怎么批,我看,我还是直接转卢弼的见解吧。
1.孙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
公始称公也。
——沈钦韩所谓“为三公者方称公”根本是扯淡。
2.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范《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
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范《书》、陈《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
——桥公和桥玄的籍贯不同,可见不是同一人。
3.《三国疑年录》云:周瑜破皖城,纳桥太尉小女,在建安三年,时瑜年二十四岁。桥太尉薨于灵帝光和六年,年七十五。纵使二桥为太尉七十外所生,其嫁之年亦在二十以外矣。建安十三年,周
瑜赤壁之战时,小桥年约已三十矣。
——桥公和桥玄的年龄不搭,又证不是同一人。
4.曹公最感桥太尉知己之恩,岂有锁其二女之心?即使平吴,断无此事,牧之(杜牧)之诗,是为失言。
——曹操与桥玄关系好,是不会锁他的女儿的,杜牧的诗说的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