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玩家心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
文章作者:三国十万个为什么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5-8-9 21:51:32 
平时在家里空闲时间都在看电视、玩一下三国群英传sf,很少去读名著。今年寒假我跟爸爸回老家过年,因为老家新买的房子没有装有线和宽带,父母又忙着出去办事,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看爸爸丢给我的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宦官当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强胜劣汰后,到公元220年前后只留下曹魏、刘蜀、孙吴三国,直到曹魏的司马炎篡位统一三国成立晋国。
 
书中描述的众多人物,个个形象生动、个性独特、栩栩如生,刘蜀的军师诸葛亮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诸葛亮字孔明,是南阳乡野名士,《出师表》里自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被深深感动而出山,自此就忠心耿耿为刘蜀打天下。
   
诸葛亮不但神机妙算、文采超人,而且还会天文、地理、工程等本领,我想大概是作者也像我一样喜欢诸葛亮这种人,把他写得更完美些吧。从书中,我看到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一个现代人民公仆的好榜样。
   
诸葛亮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人物不容质疑。但我在喜欢之余,也说点诸葛亮不足之处。
   
蜀国后期人才不济,远不如魏国后期,这也许和诸葛亮不分巨细事必躬为的作风有点关系,不把权利放给手下,手下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诸葛亮用人严谨,和枭雄曹操现成鲜明的对比,古话说的好,“英雄不问出身”、“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乱世之中,怎么可能会有完美的人才。蜀汉(就是前面说的刘蜀)后期,人才凋零,有个叫魏延的,应该还算是个不错的猛将,可是诸葛亮就因为他曾经为救黄忠把他的老主公杀了,就说他身带叛骨,不但一直不重用他,而且还在自己死前设计死后把他杀了。
   
华容道上关羽因为忠义、知恩图报放了曹操,我认为是诸葛亮设的局或者说是诸葛亮的错。诸葛亮应该知道关羽义薄云天,那么为什么要把华容道这个重要关卡留给关羽呢?而且还立了军令状(生死状)。1、要么就是诸葛亮失误;2、要么就是诸葛亮故意将关羽一军,因为军中资格最老最不服诸葛亮的就是关羽,立了军令状后放了曹操应该要砍头的,诸葛亮放关羽一马,给关羽一个下马威,也让关羽欠个人情;3、万一关羽真的杀了曹操,那么关羽的忠义就难两全了,声望不升反而降了,对诸葛亮来说也是一箭双雕之计。
   
诸葛亮的忠,还有他对自己诺言刻意的追求,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隆中对》里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他坚持把复兴汉室为己任。蜀汉后期,他自知天命不久,就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大家都知道,战争是国家与百姓的最大灾难。如果诸葛亮修筑边关,坚守蜀道,搞好内政,联合孙吴对抗曹魏,也许蜀汉就不会这么早被灭,三国的历史就不至于这么短了。刘备曾经说过,阿斗如果扶不起,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可是诸葛亮在阿斗荒废内政、重用奸宦的时候,也不严加防范、更没有取而代之,致使蜀汉留下严重的后患,在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听信谗言撤去险道兵防,在魏兵围困成都后,不战而降。
   
对于诸葛亮的看法还有许多,但因为篇幅关系就不多写了。我的观点不是在反对诸葛亮是个能人,而是想说明一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玩家心中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
· 三国群英传OL游戏内主要NPC地图位置...
· 刘巴为何拒绝跟张飞同宿呢?...
· 误把枭雄当兄弟——吕布...
· 方士各种套装属性详解...
· 三国群英传ol90级新技能入门任务详解...
· 三国群英传OL英雄版2.0就将正式上线了...
· 军师65级到100级杀boss记录...
· 三国群英传新手的资料...
· 豪杰国战攻略及智体统加点的作用...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