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讨伐乌丸第一功臣是谁
文章作者:曹彰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6-7-16 20:44:03 

建安二十三年,因为乌丸在代郡叛乱.曹军开始啦平定乌丸的道路.根据《三国志》的资料,和当时征乌丸有关的人物如下:曹彰(主将)田豫(军师)夏侯尚(应该属于参军)轲比能(鲜卑首领)而后两位基本属于当时事件的配角而已,暂且不提。现在列出两位主角当年的事迹吧。

  曹彰: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

  田豫: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驽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际。胡不能近,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表面上,关于这个事件中,曹彰传中描述的篇幅比较多。但是这是有客观原因的。曹彰英年早逝,征乌丸是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功绩,因此要详写。而对于田豫,这只不过是他进六十年经历的无数次和外族征战中的一次而已,因而略写。

  依照两者共同部分的内容,具体过程如下:乌丸叛乱,曹军平叛,中途遇袭,田豫奇策,大破伏兵,终得胜利。而《曹彰传》中,主要写啦曹彰如何英勇,没有详写田豫的计策。在《田豫传》中,则是详尽写到田豫如何布阵,因计策破敌。
  在这两段不多的文字中,能很轻易地看出两人的性格

  曹彰:勇猛,锲而不舍,坚持己见
  田豫:多谋,稳重、冷静

  正因为两人的互补,另这次战争取得胜利。但设想一下,如果只有一个人呢?
  如果只有曹彰,根据他的个性,在涿郡时就很可能遭袭而全灭。就算能侥幸突围,以后的决战中,单靠自身的武勇也难以在以后作战中取得胜利。加上不听周围人的意见,也有可能招致主帅和部下不和。综上,胜率约为5成

  而田豫,因为常年镇守北方,比起曹彰,有充分的作战经验,并且更了解乌丸人得情况。根据之前和之后田豫的战绩来看,在身边没有猛将的情况下,面对敌方进攻,多数情况都能取胜,可见这次无疑也可以获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场战斗并不会有太大的发挥,属于稳扎稳打,无法使轲比能信服。综上,胜率为8成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曹彰的身份,他可是魏王曹操的儿子,参加战斗是来镀金的,部下们都不可能全身心作战,必须留出精力保护曹彰。这样也会使战斗力下降。这样的战斗对于周围将领来说,也是吃力不讨好。如果胜,则功劳都归曹彰,(田豫后来没升官,曹彰则封大片食邑),如果败,则一同来的将领受罪。

  所以说,不能因这一次征乌丸而过于高估曹彰。曹彰虽能力出众,但难以培养出听从自己的部属,这也酿成后来未得太子位,最终身死的悲剧。故,第一功为田豫,田豫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他无愧为北疆的名将。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讨伐乌丸第一功臣是谁...
· 揭秘《三国演义》系列——“被阵亡”的曹魏...
· 荀彧对许攸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 是三国中被史家忽视的一个山贼...
· 常胜将军赵云为什么在蜀国过的不如意?...
· 诸葛亮如何驾驭五虎上将的...
· 曹操的干儿子为何这么多...
· 孟达为什么是诸葛亮最恨的男人...
· 马超军团的传奇故事...
· 曹丕南征讨伐吴国深层目的是什么?...
热门文章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飞雪三国火新公测...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