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曹操为什么愿意帮忙刘备完成《隆中对》?
文章作者:曹操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6-7-20 19:18:19 
刘备自184年起兵到200年,在北方辗转流离,虽一度拥有徐州,但终因为自身势力单薄,周边诸侯势力强大,最后还是被挤出了北方政治漩涡,不得不南走荆州,暂寄刘表处安身。刘表给他新野县,刘备在新野一住八年,髀肉复生,黯然失魂。207年左右,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并有了“先据荆州,后占益州,北据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规划,战略虽然有了,却无从施展。当时的刘表和孙权因世仇长期对峙,鉴于双方力量对比,这种对峙既坚定又稳固,刘备处在其中,难有所为。如果武力攻取,以新野县的军事力量,显然不靠谱,(且攻伐之中如果孙权趁机行动,也许最后的利益获取者将变成东吴)如果采取“宫廷政变”之类的“斩首行动”,则与刘备的政治风格不相符,刘备政治上一直高举的“仁义”大旗将不吹自倒,即使成功,也难以服众,之后的“西占益州”恐怕也就无法操作了——北方的曹操,东南的孙权,随时可在刘备背后发动攻击(后来的关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惨败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孔明隆中对之正确)。因为以上原因,此时荆州周围的局势,举个例子来说,像是一枚鸡蛋,鸡蛋壳不打碎,就难以改变其中结构。


  208年的曹操南征,对于曹操来说,是一统天下的宏伟战略,对于刘表孙权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但恐怕谁也没想到,对于刘备来说,却是打破冰局的“及时雨”。

  曹操南征(失败),刘备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一,可以名正言顺的攻占荆州,二,得到了孙权这个战略伙伴。这两点对于刘备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荆州,则没有创业的基本;没有孙权,有了基本也要先对付孙权,向西向北都不太可能。所以,这个政治利益,说是彩票中了大奖也不为过。而这两个政治利益,完全是曹操孙权主动送上门来的。刘备惟坐享其成。

  当然,曹操南征,刘备也先要过“生死关”,狼奔豕突之后,刘备在江夏暂得喘息。而曹操觉得胜券在握,没有及时追击,大军原地休息,放假唱歌(当然不是,对刘备来说是)。这之后转机来了。
  曹操大军一动,东吴的军事机器就启动了。孙权鉴于局势严峻,主动向荆州伸出了橄榄枝,荆州刘表死,刘琮降之后,橄榄枝递到了刘备面前,刘备自然接过来。

  于是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成功,大败曹操。曹操北还,留下的是打碎了鸡蛋壳的荆州。刘备借此良机,一举攻占荆州(部分),有了进争天下的“基业”,在东南是战略伙伴孙权,本身“兴复汉室,仁义政治”大旗不损的情况下,212年刘备又渗透进入益州,214年将益州占领,至此,诸葛亮“隆中对”的前半部分“鼎足天下”的战略规划基本实现。
  事后的话:曹操如果知道南征不仅会失败,而且会带来这样巨大的局势转变,恐怕要撞墙(《三国志鲁肃传》,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刘备的转机,关键在于“变”。

  孔明隆中对结尾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亲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其中心点不在于进军路线,而在于“变”,有变方有机会,方可以因势利导。刘备在荆州之时,因为局势稳定,没有变化,所以新野常驻八年。这半年也可说等待变,但完全是被动等待,后来进军益州,刘备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先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方面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一方面也可说是等待机会“变”,这个则是主动地等待。刘备进入益州之前,益州集团中就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放虎自卫”,所以刘备入川多有嫌疑,但刘备并不急于澄清自己,反而停留不前,使嫌疑坐实,窃以为也是为了激发变故。后来孙权因为曹操进攻请求刘备援救,刘备趁机向刘璋要求补给,刘璋没有全部支付,刘备以此为由,说“我来为益州出力,益州倒不够意思《先主传裴引魏书》”。刘备一年半的停留,不仅等来了“变”,而且此时益州众人都已经明白了刘备的意图,比较刘备刘璋之后,很多人很快选择了刘备,刘璋只好投降。

  按照孔明隆中对的意图,刘备集团占有荆益之后,应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然后行动,则“霸业可成,汉室可行”。应理解为,即使隆中对“西和诸戎。。。内修政理”等都实现,要兴复汉室,也还要等待一个“变”(这和鲁肃的“鼎足以观天下衅”如出一辙),可不幸的是,“外结好孙权”一条——也就是赤壁之战时所获得的巨大政治利益之一,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贯彻好,孙权变卦,荆州丢失。蜀汉版图瞬间腰斩,此时《隆中对》中构想的战略格局已经消失,后来孔明虽然修复了和东吴的关系,蜀汉还是三‘分’之一,但实力和鼎盛时不可同日而语。孔明屡次北伐,没有按照“天下有变”的计划实行,因为此时蜀汉“坐待”激变的实力已经没有,所余只好以北伐来强调政治目标,牵涉曹魏行动而已。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曹操为什么愿意帮忙刘备完成《隆中对》?...
· 鬼才郭嘉在三国历史中到低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 三国中“杀人于无形”的奇女子...
· 讨伐乌丸第一功臣是谁...
· 揭秘《三国演义》系列——“被阵亡”的曹魏...
· 荀彧对许攸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 是三国中被史家忽视的一个山贼...
· 常胜将军赵云为什么在蜀国过的不如意?...
· 诸葛亮如何驾驭五虎上将的...
· 曹操的干儿子为何这么多...
热门文章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飞雪三国火新公测...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