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曹操不废掉汉献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章作者:三国十万个为什么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4-6-14 12:39:11 
曹操与汉献帝是什么关系,还要把心爱的女儿嫁给他?估计很多三国玩家与三国迷都想知道这个原因。
很多篡权的人很多都把女儿嫁给皇帝,王莽,杨坚,欲夺天下,先成外戚,王莽与杨坚,最后都是自立
为皇帝,曹操却没有,值到去世,曹操都没有跨出这一步。
为何呢?

曹操世受汉恩,从小就自立为汉室的兴亡而努力,当初自愿去刺杀董卓,就可知道他是一个有英雄之志的人物。
后期掌权,自比周公,更加不愿意做出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

下面资料是取自三国爱好者的评语:

曹操为什么胁天子以令诸侯?而不直接废掉汉献帝?
曹操看董卓以为董卓必败,他怎么从开始时候看出董卓必败?从哪儿看出的?
而后为什么他又要挟天子,而不直接杀了天子?他连皇后都杀,而且屠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皇帝?
而他挟天子,众人还是跟他敌对。他为什么这么做?

曹操初迎汉献帝的时候其实他的实力还不很雄厚,当时人人都不当汉献帝是一回事,就只有曹操看准了这个挂名天子的用途,他接收汉献帝后就自然成为了正统,以后也因他成为了正统,势力也因此而得到不断的扩展,直到歼灭袁绍势力后,他的势力也就变成一时无两了,但虽如此。
当时始终还是有孙吴与刘蜀,在曹操心目中也可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即一天未统一整个江山,这个汉天子还是有利用价值,可利用的就是汉天子的正统名义给予吴蜀分别作笼络、威胁操控,分化其两国不得以合伙对付魏。

曹操在赤壁惨败后应该是对孙刘联盟有一定的阴影,他是怕两国的联盟,如果没有了汉天子做招牌,他也没有笼络的权力和名义了,有了汉天子,就能作时而册封下孙权,以朝廷的名义安抚着他,令他不给予刘备过份的帮助,而对刘备,则汉天子就变为人质,令刘备要攻魏就变成有所顾忌,所以他也会存在不敢直接取代汉献帝的忧虑,到曹丕即位,他不象曹操的老谋心算,考虑周长,再且那时候曹魏的国力也是远超于吴蜀两国的总和之上,曹操所担心的事情在于曹丕来说就不当是一回事了,所以就终于取代了汉献帝,汉朝也正式灭亡了。

而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来看,曹操并不象演义中说得那么邪恶,他初初起义的前后也是很反对谋朝篡位的行径,他也多次拒绝参与别人组织的谋朝篡位行动,对于一些反动势力与恶势力都是很同仇敌忾的,他有着王者的气魄,纵揽朝政的野心行为,但就看不出他有夺位代之的心,故此,也有可能是曹操最终不想自己背上谋朝篡位的千古罪名,反正当时的汉献帝也只不过是个傀儡,曹操虽无皇帝之名,但就已有皇帝之实,废汉自立的行径对于他来说可能会认为是画蛇添足,而添画这个足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曹操来说是不愿意的。

事实上,曹操即使是包揽朝政,但对于恢复当时汉室江山的社会民生经济和秩序是作出过很大贡献,这相比汉灵帝到汉献帝时代的奸臣当道、民不撩生的社会情况有着天渊之别。

由此可见,曹操虽揽朝政,但他本为治国之才,于当时的社会上,争恨他撑权,指骂他谋朝的也只会是他敌对的政权者,而不是汉室江山的黎民百姓,但倘若他真的废掉汉献帝而自立为王的话,那么就会换来整个天下的人和以后千秋万代说他是个篡位夺政的人物,这样做的名声同他存留着汉献帝这个傀儡来于后面操纵的做法相比,实质的结果都是一样,但后者的做法就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名声,故此相信曹操就是因为这样而不废汉自立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后被其子追封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功绩卓著,但有一个疑问,大家都想问他。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到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献帝迁都许昌,并将献帝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傀儡,从此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

随着实力的增强,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了。建安22年6月,献帝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垂悬有12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

事实上曹操的取代汉的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这最后一步让给自己的儿子完成。为什么他不称帝,有人说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还有的人认为,至少从建安15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10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做实际上的皇帝。
 
    此外建安24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另外一个原因吧,总之曹操不称帝的做法确实是明智之举,并没有因为一个虚位而让自己身陷险境。
浏览次数:106
最新文章
· 蜀国老将黄忠是怎么死?...
· 三国群英私服游戏千倍经验掉宝最简单的修改...
· 孔明为什么容不下魏延?...
· 曹操一生洗不掉的污点:屠杀徐州几十万百姓...
· 论三国时期蜀汉的战略得失...
· 刘禅陷入昏庸的诱因:皇后是猛将张飞的女儿...
· 三国时魏国名臣:程昱...
· 洛神甄宓...
·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 在三国时代诸葛亮是如何借到东风?...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乱世英雄刘备迷恋孙尚香...
· 三国之大霸主马超后传...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