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新旧交替——孙权讨平李术
文章作者:汉末三国之庐江风云录第一章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6-4-6 20:46:40 
一、新旧交替——孙权讨平李术

        汝南人李术在孙策的支持下成为了孙氏的庐江太守。建安五年,庐江太守李术攻杀朝廷所置的扬州刺史阎象【1】。于孙氏而言,这进一步拔除了曹氏在该地区的势力。


        数年间,年轻的孙策即割据江东、开创基业,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一些异己的江东英雄豪杰轻则忌恨难容,重则大开杀戒。【2】由于这些地方英豪颇有名望,且名士、大族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而孙策不免有遭到其族人、信众、部曲、宾客等反扑报复的可能。孙策一朝得志、建功一时,难免恃强负勇、轻而无备,终于在同年,孙策遭刺客袭击,身负重伤,回天乏术。临终前,孙策以印绶交付弟孙权,冀望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并嘱咐张昭等众僚好生辅佐孙权继承大业。【3】孙策殁后,为安定孙氏集团人心,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4】不久,周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5】是时,张纮作为当初孙策派遣到许昌奉章的使节,暂时留在了许昌,听闻曹操欲趁孙策新丧而兴兵伐吴,及时劝止曹操。曹操也正面临河北最强劲敌袁绍的威胁,故审时度势,采纳了张纮的建议,“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袭爵吴侯。【6】

        可见,草创江东基业的奠基人孙策的溘然长逝,使新生的孙氏割据势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时间的群龙无首,使得各种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思潮在涌动,由于孙氏内部不乏由江北、江西而来的流寓人士,某些常怀个人安危、仕途顺逆的投机分子陷入了犹豫、徘徊和观望之中;一些未明的反动、叛逆倾向也正在酝酿,比如孙策的从兄、定武中郎将孙暠,就不服孙权继位,在驻地吴郡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幸被吴郡富春长虞翻严词劝退,【7】否则,孙氏宗族必将祸起萧墙。后来太妃吴夫人对孙策新亡、孙权初统事表示担忧,召张昭和董袭等重臣询问保江东之策,董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8】应当说,父兄时代遗留的旧部、重臣绝大多数能够对新掌门人孙权便执臣节、委心侍奉,对维护稳定孙氏集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氏统治层正在台前幕后密锣紧鼓地稳定着政局。尽管如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防不住的,还是爆发了。自孙策死后,庐江太守李术并不肯侍奉孙权,背地里招降纳叛、培养势力,还在给孙权的回书中出言不逊。

        关于李术此人,史书的笔墨比较简练,没有过多的介绍,对于他为何在孙策攻拔皖城至孙权继位这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政治倾向发生180度转变,有着诸多的猜测。或曰李术是忠于汉室朝廷、反对孙氏割据的汉室忠臣,或曰李术是一个玩政治投机、借机上位、趁乱割据的权术者,或曰李术与那些反对孙氏势力而被杀的地方英豪有干系,虑不得脱,故先发制人。尽管如此,李术背叛孙氏,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凭什么认为自己在短期内能够以不足一郡之地抗衡江东孙氏呢?又凭什么认为在黄河南北风云际会之时曹氏朝廷还能以实际行动力挺自己立足庐江呢?为什么李术的改旗易帜不选择更恰当的时机呢?这着实有着许多未解之谜。

        不管李术是出于哪种原因而反对孙氏,对孙氏而言,李术的性质就是纯粹的背叛。眼看庐江李术势力尾大不掉,孙权当即上表朝廷,奏明当初李术擅自攻杀扬州刺史阎象是重罪,以李术“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为由,愿意出兵攘除奸凶,为国除奸。很明显,孙权这是为了出师有名而罗织李术的罪名,在政治上反打李术一耙,以博取人心和朝廷的“理解”。当初李术拔掉扬州刺史阎象也算是为孙氏势力的扩张立了功,而现在面对李术之于孙氏如此骄横不臣,孙权也得狠下心来拔除李术这颗钉子。建安六年春(一说建安五年),孙权即“举兵攻术於皖城”,讨不从命。李术势孤,“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操这时也是处于鏖战袁绍的白热化阶段,根本分身无术。随着时间推移,被围困的皖城“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不久,孙权率吴军“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9】

       大权交接之初,人心浮动,各种潜伏着的矛盾在酝酿,适时爆发。孙权甫继父兄基业之时讨平李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及时剪除、坚决打击对江东孙氏集团不稳、有害的异己势力,维护集团根本利益;
2、趁叛乱势力羽翼未丰之时给予打击,较易从内部分化叛乱势力,争取敌人投诚,尤其是尽可能争取回当初孙策时代拨给李术的军备力量;
3、掳掠庐江人口资源,使皖城不为敌资;
4、孙权初上位,借此平叛机会一展军功、树立威信,消除集团成员消极情绪,增强统治核心的凝聚力、向心力;
5、孙氏新丧,领导交替,借平叛一战功成,震慑邦域之内心怀不轨者;也对天下诸侯尤其是曹操、刘表等以示实力有余,使之不敢加兵于吴越。

        孙权讨平李术,是孙氏领导人新旧交替之际维护政权统治的典型肃反案例。除此之外,孙权为实现孙策遗嘱“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遂“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沿袭并重用孙策旧臣为股肱,作为政权建设的基石;又“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广求英才,推行文治,笼络江东大族,缓和孙氏与江东大族的矛盾,争取本土支持;继续坚持军事干预,“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在对山越的斗争中稳定政局,又从山越的开发中壮大实力;【10】政治上,继续侍奉刘氏皇室正统,争取曹氏朝廷支持,但又拒绝委质,保持相对独立性。【11】
【1】《三国志•荀彧传》注引《三辅决录》
【2】《三国志•孙韶传》注引《会稽典录》、《三国志•吴主传》注引《傅子》、《三国志•郭嘉传》、《三国志•孙策传》注引《吴录》、《三国志•孙静传》
【3】《三国志•孙策传》、《三国志•张昭传》
【4】《三国志•张昭传》
【5】《三国志•周瑜传》
【6】《三国志•张纮传》
【7】《三国志•虞翻传》以及注引《吴书》和《会稽典录》
【8】《三国志•董袭传》
【9】《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建康实录•吴上•太祖上》
【10】《三国志•孙策传》、《三国志•吴主传》
【11】《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新旧交替——孙权讨平李术...
· 新三国战记第一章节:江东孙氏势力的崛起...
· 马超与关羽的真实性...
· 孙权为什么说自己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 三国世界最强大脑:阚泽过目不忘 张松一字...
· 刘备不是中原人吗?...
· 姜维出道时年仅十二岁...
· 马超归顺蜀国后再也没作为的原因...
· 刘禅为何事事要听从诸葛亮?...
· 三国时代四大战略要地...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