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由乱入治——建安初长江以西扬州地区的状况
文章作者:汉末三国之庐江风云录第四章 文章来源:三国群英传版本制作|三国游戏信息 更新时间:2016-4-8 20:52:41 
由乱入治——建安初长江以西扬州地区的状况

        东汉末年,长江下游之扬州,以长江为界,江西置有庐江郡和九江郡。


        先是,后将军袁术避董卓之祸,入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北上会盟讨董、路过南阳杀太守张咨,于是袁术占据南阳这一户口大郡,却“奢淫肆欲,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征敛无度”,百姓苦不堪言。【1】随着群雄逐鹿的发展,袁术与袁绍互相倾轧、兄弟携贰,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东连陶谦;袁绍与公孙瓒不和而扶植曹操、南连刘表。袁术欲夺取刘表的荆州,遣所署豫州刺史孙坚攻打刘表,先胜后败,孙坚战死襄阳,袁术从此失去制衡刘表的力量。初平四年,袁术被刘表断了粮道,为其所迫,遂引军入兖州陈留郡,得到黑山余贼及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等相助,却又被袁绍、曹操合力驱逐。于是率众奔走扬州九江郡,杀扬州刺史陈温,自领其州。【2】袁术又得到了一个新的安乐窝。适逢“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原本狼狈不堪的袁术,好运气一下子从脚趾蹦到头顶,又开始气焰嚣张起来,“夺日磾节,拘留不遣”,太傅马日磾终因失节受辱,忧恚而死。【3】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袁术无论到哪里落脚都不忘享乐主义。几年跌宕起伏,在九江郡落脚以后,袁术培养了一些势力,遣孙策攻杀庐江太守陆康,【4】兼领江西扬州二郡,又与扬州刺史刘繇争夺江东。凭借手上的传国玉玺和一些莫须有的谶文,雄踞淮南的袁术越发志得意满、不可一世。建安二年,袁术僭号,自称“仲家”,“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不久,袁术就被吕布、曹操先后击破。是时“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5】

        袁术“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历来御下无术、赏罚不公,对治下百姓民众更是置若罔闻,薄情寡恩,“自下饥困,莫之简恤,资实空尽,不能自立”。【6】对淮南糟蹋透了以后,袁术遂焚弃宫室,领其部曲雷薄、陈兰逃亡灊山,却被部下背叛,士卒散走。一时间虎落平阳被犬欺,袁术忧懑不知所为。建安四年夏六月,袁术病逝于投奔袁绍的路上。【7】

        然而,江淮间并没有因“混世魔王”袁术的暴毙而从此走向安定太平。树是倒了,但猢狲还在。所谓“猢狲”,就是袁术的那帮部曲,他们逃到了灊山地区,落草为寇。

      《后汉书•郡国四》载,庐江郡有潜县。

      《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淮南道•舒州》怀宁县,本汉皖县。

      《通典•卷一百八十一•州郡十一》怀宁 ——汉皖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皖水。灊音潜。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南直八》怀宁县——附郭。汉皖县地,属庐江郡。

        日后遂有“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8】再结合孙权破皖县时“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的惨景,可以想象,不仅是九江郡,包括庐江郡大部尤其皖县一带,田地荒废、杂草丛生,无粮无秣、饿殍遍野,郡县残破、颓垣败瓦,恶霸横行、匪患猖獗。按这种现状看,并不适合驻军和养民。所以,孙权在讨平李术之后,决定迁徙了皖县部曲三万余人回江东。

        自朝廷原署扬州刺史阎象被李术攻杀后,曹操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委之以东南之事。经历了袁术的倒行逆施和李术攻杀前扬州刺史阎象之乱后,建安五年,刘馥奉命于危难之间走马上任扬州,以九江郡合肥筑城,作为扬州治所。对南面的庐江匪寇梅乾、雷绪、陈兰等实行怀柔政策,安抚流民,逐步分化匪寇,广积民力。几年时间,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地区,社会局面逐渐安定下来,“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有了民众的归附,一边兴教办学以教化民众,一边广开田地和畜牧以维持生计,“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军事上,“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9】

        这里有几个屯田的地名词:芍陂、茹陂、七门、吴塘。

(1)芍陂。
       《三国志集解》载:◎胡三省曰:肥水北注淮,而施水东南入漅湖,已自分流;惟夏月暴水涨溢,则二水合于合肥县界,故合肥以此得名。

       《水经注·卷三十二·肥水》: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肥水又北迳荻城东,又北迳荻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迳成德县,注于肥水也。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迳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迳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凌与吴将张休战于芍陂,即此处也。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水,北迳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渎。
        
        由此可知,芍陂位于九江郡成德以西、寿春以南约八十里的一处湖泊地。

(2)茹陂(茄陂)。
      《三国志集解》载:◎赵一清曰:○《寰宇记》卷百二十七:茹陂在光州固始县东南四十八里。刘馥兴筑,以水溉田。

        固始县在什么地方?翻开《后汉书·郡国二》,载有汝南郡固始侯国。看来茹陂就在汝南郡固始县东南四十八里了。且慢!《寰宇记》写的是光州的固始县,在东汉,可没有“光州”一说;且刘馥为扬州刺史,搞水利建设怎会跨界到豫州汝南郡境内呢?

        又翻开《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
        固始县        春秋时蓼国地,后灭于楚。汉置固始县······
        茹陂           县东南四十里。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所筑,为耕屯之利。其后邓艾等常修治之。今故址仅存。

        再看《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河南道五•光州》
        固始县       本汉封蓼侯之地。春秋时蓼国,楚并之,今县城是也。自东晋以后,蓼县省。宋明帝失淮北地,乃于此侨立新蔡郡,领固始一县。
        茹陂           在县东南四十八里。建安中,刘馥为扬州刺史,兴筑以水溉田。

        结合《后汉书•郡国四》载,庐江郡有蓼侯国。

        由此可知,固始县历经南朝刘宋年间之变故,由淮北汝南郡迁到了淮南,在庐江郡蓼侯国境内。茹陂(茄陂)在刘馥开治之时仍在庐江郡内,在后来的淮南蓼侯国境内的固始县的东南四十八里(或四十里)地。

(3)七门。
       《三国志集解》载:
◎赵一清曰:○《寰宇记》卷百二十六:七门堰在庐州庐江县南百一十里,刘馥修筑,断龙舒水灌田千五百顷。○宋刘敞《七门庙记》曰: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田溉几何?”对曰:“凡二万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史刘馥所造。自魏迄今七百有余岁云。予于是叹美其功。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闻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畎浍,舒得以广溉浸。信为基始,至馥时废而复修耳。

       《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淮南道•庐州》舒城县,本舒国,后汉立郡,徙理皖城。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南直八》
        庐江县       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
        舒城县       古舒国。汉置舒县,为庐江郡治。后汉因之。三国时废为境上地。
        颉羹城       县西北三十里。相传汉高帝封兄子信为颉羹侯,食邑于舒,此城为信所筑。
        七门堰       县西南七门山下。三堰之源出焉。三堰者,一曰乌羊堰,在县南十五里,一曰千功堰,在县南二十里,一曰槽堰,在县南二十五里,与七门堰共溉田二万余顷,俱汉初颉羹侯所筑。后汉末,刘馥经理之,为灌溉之利。今故迹并存。

        由此可知,汉初高帝封兄子刘信为颉羹侯,封地在庐江郡治舒县西北三十里之颉羹城;七门三堰,在庐江郡舒县西南七门山下,分别在县南十五里、二十里、二十五里之地,又或者笼统地讲,集中在庐江郡龙舒县南一百一十里地。因有龙舒水流经此地,刘馥断水灌田而成堰。

(4)吴塘。
      《三国志集解》载:
◎赵一清曰:○《寰宇记》卷百二十五:吴陂塘在舒州怀宁县西二十里,有吴陂祠。馥开吴陂以溉稻田,吕蒙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功利及人。里人以灊山庙在陂侧,因指名以祀焉。
◎弼按:○《一统志》:皖县故城,今安徽安庆府怀宁县治。

      《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淮南道•舒州》怀宁县,本汉皖县·······吴塘陂,在县西二十里,皖水所注。

      《通典•卷一百八十一•州郡十一》
        怀宁          汉皖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有皖水。灊音潜。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南直八》
        怀宁县      附郭。汉皖县地,属庐江郡。
        潜山县      本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
        吴塘陂    (潜山)县西二十里······亦曰吴陂堰······《通释》:陂在怀宁县西二十里。

        由此可知,吴塘陂在庐江郡皖县西二十里。

        综上所述,刘馥堪称能吏、良吏,对江淮地区的治理功莫大焉,惠及后世。经过刘馥几年间的努力,江淮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重大改变夯实了以合肥为核心的曹魏淮南防线,为日后东线数退东吴入侵、再治江淮和荡平江淮匪寇集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刘馥开田的地域不仅在九江郡,还惠及庐江郡多地,包括蓼侯国、舒城、龙舒、皖县等,这都必然存在若干守备,因此,庐江郡中北部地区约合肥以南、皖城以北尚属于曹氏朝廷的可控制范围,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屯田自给功能。曹魏对江淮地区的各项建设与整治,皆由此开始。

【1】《三国志•袁术传》、《后汉书•袁术传》
【2】《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袁术传》、《后汉书•袁术传》
【3】《后汉书•袁术传》、《三国志•袁术传》及注引《三辅决录》
【4】《三国志•孙策传》
【5】《三国志•袁术传》、《后汉书•袁术传》
【6】《后汉书•袁术传》
【7】《三国志•袁术传》、《后汉书•袁术传》
【8】《三国志•刘馥传》
【9】《三国志•刘馥传》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由乱入治——建安初长江以西扬州地区的状况...
· 疑惑伊始——庐江郡的归属...
· 新旧交替——孙权讨平李术...
· 新三国战记第一章节:江东孙氏势力的崛起...
· 马超与关羽的真实性...
· 孙权为什么说自己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 三国世界最强大脑:阚泽过目不忘 张松一字...
· 刘备不是中原人吗?...
· 姜维出道时年仅十二岁...
· 马超归顺蜀国后再也没作为的原因...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