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展开序幕,赤壁战役、攻城战、英雄美人的传说,从未在时光中褪色,重现千里激战的万人战场,新三国群英传OL[私服版]全新开战。不仅带来领兵上阵的快感,更带来万人杀敌的新感受,全新特色四大职业,猛将,方士,豪杰,军师,愿以此全新玩法,魔化BOSS,拉风的兵种,炫丽装备,耐玩版,献给所有热爱三国群英传的新旧玩家。
 
网站首页 三国群英传家族 三国群英传文章 工具下载
江淮荡寇——庐江匪寇的兴衰与曹操初征孙权
文章作者:汉末三国之庐江风云录第六章 文章来源:www.youez.com 更新时间:2016-4-10 19:02:28 
江淮荡寇——庐江匪寇的兴衰与曹操初征孙权

        前文有述,在淮南尽享人间富贵荣华、有破坏无建设的“混世魔王”袁术,终因坐食山空而逐渐穷困;又因妄自尊大、执意僭号而被各大诸侯讨伐。“天性骄肆,尊己陵物”的袁术政德不立,历来御下无术、赏罚不公,对治下百姓民众更是置若罔闻、薄情寡恩,因而江河日下的袁术领部曲逃亡灊山的时候,反被部曲诸将背叛,一时间众叛亲离、虎落平阳被犬欺,忧惧不知所出,最终病死于途。


        “混世魔王”倒了,但其部曲喽啰却待在了灊山等周边地区落草为寇、啸聚山林。这群以梅乾(成)、雷绪(薄)、陈兰等人为首的庐江匪寇,势力不可小视,拥有匪员数万,核心成员主要是袁术的部曲,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行伍经验,当然也不乏因各种原因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自从江西扬州,尤其是庐江郡经历了多次混乱之后,基本成了无政府状态,匪寇“因乱赴险,相依为强”。匪寇之所以难以拔除,皆因平日出没于各村、县间大肆掠夺物资、牲畜补给,一遇到官兵,匪势甚嚣者则以暴力反击,匪势较弱者,往往退入山林,以有利的山林地形作掩护打游击,或凭险据守,进退自如,所谓“山峻高而谿谷深隘,守易攻难”。朝廷无暇集结大军征讨,州郡官兵实力有限无法讨平,虽“先时遣偏将致诛”,但都“莫能禽克”,更有甚者置若罔闻,“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1】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全权代表朝廷的态度,就是安抚怀柔。如是这般,庐江匪寇集团横行江淮亦有数年。

        然而,有实力的匪寇不会只吃一家饭。说明白点,就是这群庐江匪寇迫于扬州刺史刘馥治下具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以及受惠于刘馥奉行的某些怀柔政策,表面上服从朝廷管制,尽量避免跟朝廷军事冲突,但私下里依旧为非作歹,甚至与江东的孙氏集团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后来的赤壁之战的东线战场,孙权无需西顾庐江,能从容的带上张纮亲征合肥,遣张昭攻打当涂,【2】匪寇集团与孙氏集团的关系可见端倪;待到曹氏朝廷全面征剿庐江匪寇,而不得不与赶来救援匪寇的江东孙氏集团兵戎相见,更印证了匪寇集团与孙氏集团的互利合作关系。

        先是, 建安十三年,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花了上半年时间作准备,终于在下半年开始大举南征刘表盘踞的荆州。不曾想随着刘表的溘然病逝,继任者刘表的幼子刘琮在众幕僚的鼓动劝说下,举州归顺曹操。顺利占据荆州的曹操,接着顺流东下,一边追击反贼刘备一伙儿,一边打算让江东孙权也缴械归顺。刘备、孙权两家取得了联系,双方权衡利弊,决意结盟共拒曹操。在东线,孙权亲率张纮诸将攻合肥,另遣张昭攻当涂;西线由周瑜领衔,率程普、鲁肃诸将,汇合刘备所部,抗击曹军东进。

        在西线战场,由于北方曹军在南方作战暴露出的种种不利因素,孙刘联军先后于赤壁、乌林等地大破曹军,接着水陆并进追击曹军至南郡重镇江陵。曹操在荆州前线战不利,意识到平定南方尚需时日,又恐后方有失,遂留重将曹仁等镇守江陵以拒孙刘联军,自己率师回北方。在东线战场,合肥曾一度告急,曹操也曾急调部队增援,但远水难救近火,所幸城池防御坚固、守备到位、众志成城,加之守将用谋,卒退孙权。

        曹操总结经验教训,意识到,欲顺长江主航道东下使江东孙氏臣服,以北军目前的舟师综合素质尚难在大江之上与江东舟师抗衡,即便是以荆州舟师对抗江东舟师亦鲜有胜算。或许当初可考虑“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3】而今曹军在荆州尽弃舟师,无复由荆楚加兵于吴会。且孙刘联盟方兴未艾,刘备镇荆土,则孙权必寇江淮。鉴于东线江淮地区曹氏朝廷兵力相对薄弱,且孙氏与庐江匪寇沆瀣一气,往往轻易入寇江西扬州腹地,长此以往,江淮非复国家所有。为打击孙氏和庐江匪寇的嚣张气焰,实现江淮地区的长治久安,曹操于是将目光转向了江淮。

        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操大军到谯郡,“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曹军“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4】政绩斐然而备受百姓爱戴的扬州刺史刘馥在去年已逝,【5】曹操这回亲临扬州巡视,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蒋济为扬州别驾,继续治理扬州,其中一项重点项目就是重开芍陂屯田,修复此前因孙权入寇合肥、当涂时遭到破坏的官府建制和典农机构设施。【6】

        七月,曹操刚到合肥驻军,在辛未这天,曹操还颁布了一道重要的指令:“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7】指令大意是,“近年以来,军队多次出征,有时遇上瘟疫,军吏士卒死亡不能归返,夫妻生死离别不能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种情况岂是仁德之人所乐于见到的呢?这实在是不得已啊!现在下令,凡死者家属在家中无产业而不能养活自己的,官府不得停止供给粮食,地方长官要对他们抚恤慰问,以符合我的心愿。”【8】

        这就是曹操的《存恤令》,一作《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近年曹操频繁用兵大江南北,因各种原因使得吏士减员也变得相当频繁,这道指令主要强调各地官府、官吏要对战后阵亡吏士家属的安抚补偿工作落实到位,尽量确保治内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生产建设得以持续发展。建安年间曹操初下江淮发表的这番重要讲话,应当还有以下意义:
1、希望治内各地军民继续支持政府决策的各项事业;
2、向扬州军民宣扬政府的人文关怀和保障主张,为接下来的镇抚工作铺路;
3、从内部分化匪寇等反动集团的构成,争取因生活窘迫被逼反的游离百姓;
4、向江东民众宣扬政府的政策措施,争取江东民众内附。

        在曹操再治江淮工作进行的同时,朝廷大军也开始了军事镇抚行动,目标直指庐江匪寇及其靠山江东孙氏。【9】

        匪寇以灊、六二县作根据地,众数万人,临险而守。【10】曹操遣于禁、臧霸等攻匪首梅成,又遣张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匪首陈兰。也大约是在此时,孙权闻知曹军已大举入扬州展开军事行动,顾及与庐江匪寇唇亡齿寒的关系,遂遣军数万分兵救援;同时,也借助匪寇分散曹军兵力的机会,希望在与曹军的交锋中占取上风。是时,吴将韩当所部已经率先登陆集结于庐江江滨据点皖县一带,曹操恐防吴军掺和剿匪前线搅局,于是别遣臧霸奔赴皖县一带,阻击吴军。【11】

        话分两头,先说讨匪这边战场。于禁进逼梅成,梅成自料不敌,致书于禁,打算举三千余众克期归降。却待于禁信而还营之时,梅成偷偷率众向陈兰汇合,转入灊山。于禁遂与张辽等合兵一处,与匪寇于崇山峻岭间苦苦周旋,后来将匪寇逼上一处名曰天柱山的山高路险之处。大军在山下扎营,与匪寇对峙。军事行动自开始以来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军粮不继,于禁率军开通粮道,亲自督粮,使后方军粮源源不断支援前线。【12】

        另一方面,在于禁、张辽等人征讨匪寇之际,臧霸也担负阻击吴军的任务。臧霸奔赴皖县途中,遇上吴将韩当所部,双方在逢龙展开激战;韩当又别遣一部人马于夹石截击臧霸。夹石,有两崖相夹如关,为控扼要口,【13】在十余年后的黄武七年,东吴与曹魏大战于石亭,吴将朱桓曾献策于夹石、挂车两道险阻扼要之地布伏兵截断曹军后路,务求全歼曹军。【14】可见韩当此法也有围歼臧霸之意,或以两路夹击之势乱敌军心,伺机破敌。但毕竟是曹军兵精,两处都被臧霸成功击破。臧霸击退韩当部之后,还军屯驻舒城。这时恰逢孙权率军数万人乘船经巢湖屯舒口登陆,分兵救援陈兰。观韩当、孙权之进兵,可见东吴分别于南面皖县和东面巢湖分兵进击,救援庐江匪寇,但也许是曹军兵精导致韩当速败,或者是孙权因若干原因进兵过慢、延误战机,双方没有达到良好的协作效果。当孙权率军登岸西进的时候,臧霸已击败韩当、还屯舒城,扼守住了孙权西进的道路。孙权知道晚了一步,无谓再硬碰臧霸于舒城,于是下令撤退。由于舒口即巢湖口,距离舒城很近,臧霸也很快收到了孙权在舒口登陆西进并撤退的军报,决定马上起兵追击孙权,指挥急行军连夜奔驰百余里路,终于追上了孙权,迅速布阵前后夹击之。孙权军措手不及,惊慌拥挤之中还来不及上船而落水的兵甚众。【15】大势已去,孙权诸军全线撤退回江东。

        回到天柱山的讨匪前线。得益于臧霸力拒孙权军的侵袭,张辽等人在讨匪前线不受干扰,但面前的天柱山地势对于官军进攻匪寇很是不利。天柱山山势高峻,登顶的山路长达二十多里,且山路艰险狭窄,只有步行才能勉强通过。陈兰等匪寇在山上筑营,凭借险要以逸待劳。很明显,匪寇是打算跟官军打持久战拼消耗了。前者有言,匪寇们的王牌就是凭借“山峻高而谿谷深隘,守易攻难”来难倒官军,官军或因战力不足,或因粮草不继,或因路途险恶,而产生“无之不足为损,得之不足为益”的消极态度,选择知难而退。张辽的进攻意念虽不减,但是诸将却因“兵少道险,难用深入”,纷纷打退堂鼓。应该说,剿匪走到这一步,登顶虽隔二十多里路,但成败也就取决于脑海一闪而过的信念,气馁的打道回府、前功尽弃,只有一鼓作气才有赢的机会。张辽为坚定全军斗志,解释道“狭路相逢一对一,谁更勇猛谁就能胜利”,鼓舞士气,率众登顶,向敌阵发起强攻,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力斩陈兰、梅成,尽虏其众。这个胜利可谓来之不易,当初在相持不利之时所作的坚持决定也十分艰难,事后曹操论诸将功,提及荡寇将军张辽,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遂给予张辽增邑,假节。【16】

        十二月,曹操在扬州的巡视指导工作进入尾声,大军开始陆续开拔返回谯郡。【17】荡寇剿匪的工作仍在进行中,曹操留行领军夏侯渊继续督诸将征讨。庐江的局面已基本被朝廷大军掌控,主要的匪寇据点也基本被拔除。所谓树倒猢狲散,还有一匪首雷绪,打算率部曲数万口投奔刘备,但不久就被夏侯渊率军击破。【18】至此,盘踞江淮数年的庐江匪寇集团,宣告覆灭。

        在曹操率军大举入江淮之际,西面的荆州南郡江陵仍然持续着孙刘联军与曹军的江陵攻防战,战况激烈。由于江东孙氏在西线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的重将作战,因而在江淮战线略显将寡,有记载的主要就是孙权和韩当,且协调作战的效果不甚理想;而曹军方面,非惟有夏侯渊、张辽、于禁、臧霸、张郃、牛盖等豪华将帅阵容分部出击,而曹军兵精也是重要因素,就算在庐江匪寇分散了曹军兵力的情况下,仅臧霸所部就先后破韩当、阻孙权,这恐怕是孙权初次率军与曹操大军交锋所始料不及的。虽然吴军几近完败,撤回江东,但曹军也曾一度受阻于庐江匪寇的据险固守,因而未能在适当时机有效集结优势兵力争渡江东。尽管曹操初次南征孙权在军事上仍有未竟之志,但比这更不如意的事情,却不在军事上······

【1】《三国志•刘晔传》
【2】《三国志•吴主传》、《三国志•张纮传》
【3】《三国志•贾诩传》
【4】《三国志•武帝纪》
【5】《三国志•刘馥传》
【6】《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刘馥传》、《三国志•温恢传》、《三国志•蒋济传》
【7】《三国志•武帝纪》
【8】《二十四史全译•三国志•第一册•卷一•武帝曹操》、《三国志今注今译•卷一•武帝纪》章惠康 注译、 《白话三国志》王静芝 译
【9】《后汉纪•后汉孝献皇帝纪•卷三十》
【10】《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集解》、《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三国志•刘晔传》
【11】《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于禁传》、《三国志•臧霸传》、《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12】《三国志•张辽传》、《三国志•于禁传》
【13】《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南直八•安庆府》
【14】《三国志•朱桓传》
【15】《三国志•臧霸传》
【16】《三国志•张辽传》
【17】《三国志•武帝纪》
【18】《三国志•夏侯渊传》、《三国志•先主传》
浏览次数:1
最新文章
· 江淮荡寇——庐江匪寇的兴衰与曹操初征孙权...
· 京口设防——孙权幕府下孙氏宗室领庐江太守...
· 由乱入治——建安初长江以西扬州地区的状况...
· 疑惑伊始——庐江郡的归属...
· 新旧交替——孙权讨平李术...
· 新三国战记第一章节:江东孙氏势力的崛起...
· 马超与关羽的真实性...
· 孙权为什么说自己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 三国世界最强大脑:阚泽过目不忘 张松一字...
· 刘备不是中原人吗?...
热门文章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曹操杀了或逼死了哪些人...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什么意...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剑灵三国---武神塔第一层攻略...
· 大家怎么看待曹操这个人物?...
·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哪四个?...
· 赵云一生为什么不受重用?...
·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 历史上的刘禅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更多私服网站帮助工具下载友情连接

Copyright 2013 www.youe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此站最终版权归属于 三国群英传发布网 所有
浙ICP备09023583号-1